2012年,国家大剧院以约翰·施特劳斯1872年赴美演出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制作推出了国家大剧院的首部音乐戏剧美丽的蓝色多瑙河,首演过后给观众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时隔三年,这部集交响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力作将重磅归来,在11月29日至12月1日再度与北京的观众见面。11月6日,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该剧导演左青、音乐指导兼管弦乐指挥张艺与主演宗平、姜昆、原华共同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为记者详解了本次复排的新看点。
交响、戏剧同台,打造超值试听体验,从维也纳宫廷到美国街头,再现欧美辉煌景象
音乐戏剧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是一个从故纸堆里挖出来的真实故事,一个关于“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切身经历,一个很难从主人公生平传记里找到的传奇——1872年,约翰·施特劳斯赴美国波士顿参加世界和平庆典暨国际音乐节。《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和《音乐·艺术·人生》中所记载的这段历史事件鲜活生动却又鲜为人知。2012年9月,国家大剧院以“音乐戏剧”的崭新形式将这个尘封多年的故事搬上了舞台,在施特劳斯经典圆舞曲与戏剧同台的创意中打造出一场超值的视听盛宴。在这部剧中,观众跟随施特劳斯赴美演出的脚步,可以看到施特劳斯本人对美国的认知经历了从疑惑、抗拒到被美国人民的热情所深深打动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多世纪前发生在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环境国度间的“艺术牵手”。而“音乐戏剧”这种艺术形式的开创,也体现着大剧院在艺术发展中的不断探索与尝试。
据导演左青透露,此次复演,在戏剧结构、音乐及视觉效果上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并做出了改进,剧情上将更加精练,且凸显戏剧性;音乐方面,在原剧的基础上,每一幕都加入了合唱——第一幕合唱展现了施特劳斯在欧洲的艺术生活;第二幕施特劳斯抵达美国的场景中,则通过美国通俗歌曲的演唱、爵士乐的演奏,描绘出这片新大陆的热闹景象,与第一幕中的欧洲正统古典音乐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在压轴曲《蓝色多瑙河》中,声势浩大的合唱将全剧推向高潮。为了找到与音乐相匹配的合唱谱,指挥张艺与编曲陈皓等艺术家在施特劳斯及美国19世纪末流行歌曲的大量手稿中浸染数日、深入挖掘,并根据演出需要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和改编。这些曲目既呈现了施特劳斯的音乐经典,又展现了颇具时代气息的美国通俗文化。此外,本次演出还将把乐池升高,使观众可以清晰看到整个乐团的演奏,给人以置身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现场感”,切身体验一把到交响与戏剧同台的“神奇”效果。同时令人期待的还有由中外实力主创所全新打造的舞台制作——深谙欧洲传统文化的法国舞美设计师艾曼纽·法夫尔,将在第一幕中带观众“穿越”回1872年的奥地利,领略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宫廷盛况;第二幕中,则以多元化的现代元素展现出美国繁华街区的热闹景象。同时,此次演出中将充分利用“多媒体”,用3D投影技术营造出万人大剧场的恢弘场面。
相声大师姜昆跨界登台当“说客”国话戏骨宗平、原华再度担纲主演著名相声大师姜昆跨界出演
音乐戏剧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一位充满热忱的美国艺术家、经纪人吉尔摩是剧中穿针引线的重要人物。他以“三寸不烂之舌”来“游说”施特劳斯访美,把欧洲高雅的古典音乐带到美国,从而促进了施特劳斯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这个有着美式热情,语气诙谐又不失艺术家理想主义的角色,由著名相声大师姜昆跨界出演。谈到这个角色,姜昆说:“吉尔摩不仅是个资本主义文化商人,同时也是一个音乐家。虽然在经营方法上有一些商人的世俗,但本质上他具有理想主义的热忱,才会不辞辛劳地想要把欧洲的古典音乐引进到当时新兴的、文化尚未发达的美国,这在美国的文化史上是功不可没的。”在诠释吉尔摩时,姜昆充分发挥语言优势,把台词处理得诙谐有趣,极富感染力。值得一提的是,排练中他还经常“突发”灵感,将相声中的“抖包袱”运用到剧中,把情节的起承转合呈现得幽默而自然。在第三幕吉尔摩为施特劳斯介绍十万人大剧场和上千人的乐团阵容时,他拟用相声中的“贯口”表现出吉尔摩那洋洋得意、脑海中充满幻想的形象,为角色更添喜剧效果。姜昆还打算在此次复排中更多地融入相声手法,以增添人物的戏剧性色彩。
而饰演音乐巨匠约翰·施特劳斯的则是国话实力派戏骨宗平,他认为施特劳斯这个角色对演员综合素养的要求非常高,演员不仅要对戏剧中的人物心理和台词有精准的把握,还要结合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表演,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然而有多大挑战便有多大收获,正是因为这个剧囊括了音乐、戏剧表演、舞蹈、合唱、爵士乐等多种艺术元素,才具有了别样的丰富与精彩。同为国家话剧院优秀演员的原华,在本轮演出中将继续饰演施特劳斯的妻子亨丽叶塔。在经过三年的沉淀和成长之后,她表示更能理解亨丽叶塔对丈夫施特劳斯的鼓励和支持,以及带有母性情怀的包容与关怀,这次演出也将更加贴切地塑造出这位知性优雅、内心坚强的女性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