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大剧院精心打造自制话剧《风雪夜归人》,甫一献演,惊艳四座。时至今日,该剧辗转北京、台北、厦门等地,共演出45场,并将于5月13日至22日再登国家大剧院,为北京观众连演十场,在这个五月漫香的时节带领大家重回老北京的梨园旧梦,共同体味这部“剧终魂还在,曲终人不散”的爱情悲歌、民国才子吴祖光的觉醒力作。
民国才子经典之作 诗意手法谱写现实悲歌
1942年,年仅25岁的吴祖光完成了《风雪夜归人》的创作。但与同时代下那些群情激昂的革命主义作品不同,这部戏乍一看来,似乎总有些“脱离时代”——老北京梨园里,京戏名伶魏莲生与出身卑微的官家姨太太玉春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腔调”在动荡时局下难免“浪漫有余而振奋不足”。但令人诧异的是,1944年当这部戏在重庆结束首演之后,这个聚集着进步思想和革命正气的巴渝山城却彻底沸腾了!极尽朴素动人的爱情故事下隐藏的是对时代的承担、对命运的叩问,就像吴祖光先生个人所言:“我关注的是‘我’与‘时代’的关系,我要写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今天,当我们再仔细回看《风雪夜归人》这段“以情写实”的故事时,依旧感叹在那动荡年代,京剧红角魏莲生和官家姨太太玉春,两个被权贵所轻视、所摆弄的年轻男女,因为爱情的启示而努力去寻找人生的尊严、生命的意义,虽因奸佞小人的陷害而被无情分开,但他们毫不屈从的意志却触动了无数痛苦压抑的灵魂,海棠树下,一把折扇,一袭红衣的绝唱更是唤醒了一个沉睡的时代。由此可见,吴祖光先生正是凭借着对中国底层现实的诗意书写,不仅成就了一部爱情经典,更完成了一部具有时代担当的现实主义悲歌。他对底层命运的关注,对时代的承担隐藏在《风雪夜归人》剧本中的每一个角落,他用最朴素的艺术形式来批判一个暴力与愚昧的时代,用瘦弱的身躯以笔写心,发出一个时代觉醒的黄钟大吕之声!
“二度梅”戏骨首次加盟 新老班底共筑梨园旧梦
《风雪夜归人》此次重返国家大剧院舞台,在导演任鸣的带领下,集结新老班底,将为观众们献上这部极其考验表演功力的民国经典代表作。在本轮演出中,两度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张秋歌将首次加盟该剧,在剧中饰演城府颇深的枭雄式人物苏弘基。作为一名活跃在话剧舞台和影视剧银幕的表演艺术家,张秋歌对于此次能够加盟《风雪夜归人》感到由衷的高兴,他表示:“我很荣幸能够参演《风雪夜归人》这部戏,因为这部戏在我们整个话剧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载的内容不仅是令人悲伤的爱情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
张秋歌此次在剧中饰演的苏弘基也是一个具有复杂人性的时代枭雄。气焰盛时,他视别人的性命和情感如同草芥,生生拆散莲生和玉春一对璧人,但时光流转,他却在晚景暮年幡然醒悟,感慨时代作弄,感慨命运无常。而对于苏弘基这一角色,张秋歌也在不断探索中对其做出了个人读解:“在那样一个传统年代,苏弘基一出场就把自己定位成法律的化身、政府的代言人,但深层次他的复杂人性却和时代脱离不了关系,所以对我而言解读一个人物最重要的就是去解读他存在的合理性,去了解他的社会地位、身份象征、时代背景,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我个人的生命与苏弘基的生命合二为一,去体味动荡年代下他这样的人物存在的最根本意义。”在首次塑造苏弘基这一人物形象时,张秋歌也一以贯之的采用了自己的“方法论”——“演员是水,角色是容器,当想用水把容器灌满时,两者必须经历挣扎、经历脱胎换骨的过程,最终方可合二为一。”
除“新面孔”张秋歌外,《风雪夜归人》的一众“老班底”也将六度聚首:青年演员余少群将和剧中一代京剧名伶魏莲生“再续前缘”,北京人艺演员程莉莎仍将饰演冰清玉洁的可人儿玉春,青年演员李麟也将再度变身为奸佞小人王新贵……这些伴随《风雪夜归人》一路走来、一路成长的艺术家们届时将同台飙戏,为观众们重筑老北京的梨园旧梦,带大家重听那段时代觉醒的悲情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