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6年开启的《孔雀之冬》全国巡演的最后一站,在观众持久的掌声中,身着白色孔雀服的杨丽萍带着一众年轻演员,缓缓走到台前,向观众谢幕。自2012年《孔雀》舞剧后,在漫天雪花里、在黑与白的光影交错中,孔雀公主再次起舞。
1月29日,杨丽萍身着一袭红袍,来到云南大理双廊镇的海街艺术空间。10天前刚刚完成巡演,春节与家人的相聚,身心一下子就放松下来。
杨丽萍的忙,从2016年一直持续到了2017年。1月19日,重庆大剧院的大屏幕上缓缓出现一段字幕:这就是一段向死而生的故事,永不消逝的唯有爱与时间。
演《孔雀》像经历了四季
1986年,28岁的杨丽萍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她用独特的舞蹈语言,在舞台上赋予孔雀丰富的神韵。跨越30年,58岁的杨丽萍在2016年带着《孔雀之冬》,再次用舞蹈叩问生命的意义。《孔雀之冬》是从2012年的经典舞剧《孔雀》春、夏、秋、冬四幕中选取“冬”改编成了完整、独立的舞剧作品。
“《孔雀之冬》是我走到人生节点后的感悟,我希望将这份感悟融入舞剧,带着年轻舞者去体会走到生命尽头后重生的感觉,从而让更多人去体味生命的美。”杨丽萍说。
2016年11月16日,《孔雀之冬》在昆明开启全国巡演,并赴南京、上海、合肥等地进行了28场演出,每场都爆满。“现在就是冬季,希望在这个季节通过《孔雀之冬》给观众带来一些思考。”杨丽萍说。
如果说之前的《孔雀》呈现出的是关于生命的循环与真谛,那么独立成章的《孔雀之冬》是杨丽萍对生命终极状态更进一步的拷问。“每次演《孔雀》我都像经历了四季一般,这次重新演《孔雀之冬》,希望给观众特别的感受。”
在舞美上,《孔雀之冬》大胆采用黑白色调,营造出肃穆、冷冽的气氛,通过黑与白之间光影变化,呈现出光明与黑暗的对比。“通过舞蹈想要呈现的并不仅仅只是我个人的思考,所有人都要面对生命的死亡和再生,还有生命的不同阶段。”杨丽萍说。
要传承也要创新
孔雀已经成为杨丽萍独特而鲜明的符号,但她对舞蹈的认识,远不止于此:“孔雀只是我舞蹈海洋里的一滴水,大概只占了1/10,像《云南映像》《两棵树》这些作品,孔雀都不是主体。”
演完《孔雀》之后,很多人都在追问,杨丽萍是否会退出舞台?一时间,坊间也有很多传闻。“我不会停止创作。”杨丽萍说,“剧场的舞台只是一个非常小的空间,而我所追寻的舞台是广阔的内心,生命的舞台是很广阔的。”
2016年对于杨丽萍来说,是极为忙碌的一年。带领创作团队,杨丽萍接连推出三部大剧:6月1日,新编排的《云南的响声》在丽江定点演出;9月1日由她担任艺术总监、总制作的新媒体情景剧《黄山映像之天仙配》在黄山景区定点演出;11月16日,杨丽萍任总导演并领衔演出的《孔雀之冬》又在昆明开启全国巡演。同时,她还完成了现代舞剧《十面埋伏》国际版本的调整改编,并带领团队赴伦敦演出。
一年4部作品,2016年杨丽萍可谓是高产。而在2017年的计划里,杨丽萍的工作列表也排得很满。除了继续巡演《孔雀之冬》《十面埋伏》,杨丽萍团队还将以福建平潭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为素材,制作《平潭映像》。这部海峡两岸艺术家联袂打造的舞剧将于今年10月份开启亚洲巡演,这位云南的孔雀公主即将飞往东南。
“有价值的东西,就会想要用心去做。”杨丽萍说,“我们的民族歌舞是有价值的,是文化遗产。作为后人我们首先要传承,其次要不停地创作。”
杨丽萍曾说:“他们是跳舞的,我是跳命的。”在她看来,舞蹈是她生命里一种自然的语言。
艺术作品要观众来检验
再有价值的作品,也还需要商业的运营和推广。早在2002年创作《云南映像》时,杨丽萍就开始试水商演。尽管对艺术创作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但杨丽萍并不排斥商业:“我从小就会去卖捡来的蘑菇,也会提着鸡蛋去卖。能吃饱,才有力气跳舞,艺术也需要钱来支撑。”
2011年2月,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10月,公司收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公司的正式批文,随即完成新三板挂牌。从试水商演到成立文化传播公司,这条路,杨丽萍已走了好多年。
2016年,杨丽萍参与创作的4部剧,《十面埋伏》《孔雀之冬》主打艺术探索,《云南的响声》《黄山映像》主打旅游市场。清晰的市场定位,让这些演出收获颇丰。
据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焱武介绍,目前公司每年能实现五六十场巡回演出,其中,《云南的响声》的上座率能达到70%,《云南映像》的上座率也能达到50%以上。
“公司最开始的设想是通过商业类的演出来支持艺术的创作,在近几年我们却发现,像《孔雀》这样的舞剧巡演带来的利润率并不会低于商业演出,两者的收益比例基本能持平。艺术演出还会打造出品牌,实现对商业演出的反哺。”王焱武说。
“像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的演出票房市场已经发展得很好了,二线城市目前也在逐步培育。”王焱武说,“现在是旅游市场和文化产业剧烈变化的时期,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只有一个,就是文化艺术本身。”王焱武介绍,公司不会让演出仅仅限制在剧场里面,会更多地往外送,还会涉及很多艺术培训、影视制作等多种业务。
“我的目标是表达艺术,而不是自娱自乐,为了庆祝丰收在打谷场上跳跳舞。作品是要面对观众的,不仅要花精力,还要花资金来打造,灯光、音响这些幕后都有很多人的努力和付出。”在杨丽萍看来,“作品必须要尊重市场,如果你的作品真正融进了情感,人们自然就会走进剧场。并不是说做艺术就不能有商业,商业的就没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