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黄闲扯之四十九《生死恨》
“皮黄闲扯”是以京剧剧目为主要叙述对象的一个篇目,主要记叙的是我对京剧剧目的感觉、见闻、轶事和理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有的是我自己瞎琢磨的,以我个人的观点写出。有的是我听老前辈说的,完全照实叙述。并不是说除了我这种说法别的都不对,我只是想给各位来一点脑洞大开的素材。
这张剧照很少见吧?
“程公鹏举,在宋季被虏,於兴元版桥张万户家为奴。张以虏到宦家女某氏妻之。既婚之三日,却窃谓其夫曰:“观君之才貌,非久在人后者,何不为去计?而甘心於此乎?”夫疑其试己也,诉於张。张命棰之。越三日,复告曰:“君若去,必可成大器。否则终为人奴耳。”夫愈疑之,又诉于张,张命出之,遂粥於市人家。妻临行,以所穿绣鞋一易程一履,泣而曰:“期执此相见矣。”程感悟,奔归宋,时年十七八,以荫补人官。迨国朝统一海宇,程为陕西行省参知政事。自与妻别,已三十余年。义其为人,未尝再娶。至是,遣人携向之鞋履,往兴元访求之。市家云:“此妇到吾家,执作甚勤,遇夜未尝解衣以寝,每纺续达旦,毅然莫可犯。吾妻异之,视如己女,将半载,以所成布匹傥元粥镪物,乞身为尼,吾妻施赀以成其志,见居城南某庵中。”所遣人即往寻,见,以曝衣为由,故遗鞋履在地。尼见之,询其所从来。曰:“吾主翁程参政使寻其偶耳。”尼出鞋履示之,合,亟拜曰:“主母也。”尼曰:“鞋履复全,吾之愿毕矣。”妇见程相公与夫人,为道致意,竟不再出。告以参政未尝娶,终不出。旋报程,移文本省,遣使檄兴元路。路官为具礼,委幕属李克复防护其车舆至陕西,重为夫妇焉。”
这是元代文学家陶宗仪的著作《南村辍耕录》第四卷中记载的一个故事,题目叫“妻贤致贵”。陶宗仪是浙江人,元代末年战乱,他居住在松江华亭附近——也就是现在上海一带。他在田间劳作的空闲时间,偶有所得就记录在树叶上,等回家找个大瓮储存起来,十几年间积累了很多,后来整理成了三十卷《南村辍耕录》。
在我看来这有点行为艺术,且不说用什么才能在树叶子上写下字,泡桐树那树叶子够大吧?拿圆珠笔也写不下一百个字。就上边这一段还不得一大摞树叶子?而且都堆在瓮里,还十几年,等打开的时候还不都成肥料了?
这段故事是不是有点眼熟?这就是《生死恨》的最初版本。不过在这个故事里,程鹏举的媳妇连名字都没有。而且这个故事明显是以程鹏举为主人公的。后来明朝有个叫董应翰的人写了个传奇,叫《易鞋记》。就是其中“以所穿绣鞋一易程一履”的意思。后来梅兰芳先生为了激励国人的抗日情绪,把《易鞋记》改编成了《生死恨》,主角定为程鹏举的媳妇韩玉娘(在《易鞋记》里这个人物叫白玉娘)。一经改编,很是轰动。首演是在上海的天蟾舞台。
梅兰芳先生《生死恨》剧照,这好像是梅先生唯一的一张大头照。
插两句题外话。“传奇”是一种文学体裁,但是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意思。唐传奇都是一些短篇小说,侠义志怪什么都有。许多京剧剧目都取材于此,例如四大名旦的“四红”:《红线盗盒》、《红拂传》、《红娘》、《红绡》,都是来源于此。还有什么《绣襦记》、《霍小玉》、包括评剧的《无双传》和越剧的《柳毅传书》,以及前一阵子很火的电影《聂隐娘》。林林总总,举不胜举。 而明传奇则多是剧本,当时的人把南戏称为传奇。比如著名的“五大南戏”:《荆钗记》、《琵琶记》、《杀狗记》、《拜月记》、《白兔记》(就是《李三娘打水》)。明传奇可以说是当今很多戏曲剧目的滥觞,当然和唐传奇有很多重复的故事。如今各个戏曲剧种的传统戏里有很多都是从明传奇发展来的。比如《宝剑记》——《夜奔》,《千金记》——《霸王别姬》等等。明代文学家徐渭(就是我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聪明少年徐文长》的主人公)也著有四部传奇,《狂鼓吏》、《雌木兰》、《玉禅师》、《女状元》,这不用我解释内容了吧?其他的像《玉簪记》、《鸣凤记》、《焚香记》等等也是如是。
扯远了。《生死恨》是梅兰芳先生在艺术黄金时期的创作,不仅忠实继承了京剧固有的艺术规律,也有很多新的创造。例如核心唱段“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导板之后接散板,再接回龙、慢板。这种结构似乎是从老生的唱腔中套过来的。还有最后一场的反四平调“夫妻们分别数载”,一唱三叹,动人心弦。每每听到令人心生酸楚。毫无疑问,梅兰芳先生的创作是取得了巨大成功的。
这出戏在1948年由费穆导演拍成了彩色电影,应该是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前些年出版了DVD,让我们能领略到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魅力,主创人员善莫大焉。从网上搜到的剧本来看,没用的场子有点多,对于目前的欣赏习惯来说,主演在台上的时间有点少。据记载,当时全出演完要五个多小时。所以至少从我的看戏经历来说,还没有看过全出的《生死恨》,大多都是“夜纺”和“团圆”两场。
电影《生死恨》的海报。
在《名段欣赏》栏目工作的时候,看同事和自己动手录过好多艺术家的“夜纺”和“团圆”。我记得有罗蕙兰、杨春霞、孟雪如、魏海敏、俞慧霞、李胜素、刘亚新、李国静、姜亦珊、田慧等数位,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罗蕙兰前辈。这段“夜纺”本来就很长,一般官中的长度至少要13分钟左右。罗老师的这段录像,从下键子开始到大锣收音儿,19分钟还多。以我对表演和演唱很粗浅的认识来看,想唱的快很容易,但是放慢了唱真得需要火候。而且罗老师的演唱每个字唱的都十分瓷实。令人叹为观止。
有一点我想陈述一下,“夜纺”一场梅先生穿的是女富贵衣,以体现韩玉娘的穷困潦倒。目前演出有很多人还是克绍其裘,遵循这一扮相。也有些人改穿青褶子了。至于理由有很多,“团里没有女富贵衣”、“女富贵衣看着太穷”、“我不知道这个说法”等等,至于哪个能站住脚,我不便发表意见。
曾经在孟雪如老师(小生名家仉志斌的夫人)家听过其父孟广亨先生的“夫妻们分别数载”,当时孟老师还没告诉我是谁唱的,我听了一句就惊为天人,孟广亨先生是梅派名票,造诣高深,令晚辈叹服。网上有他的录音,推荐各位梅派爱好者听一下。
这也是一张很著名的剧照,就是那杯子有点。。。
还有一件轶事,朱锦华先生曾经对我讲过。《生死恨》电影公映的时候,他还在上海夏声戏校学习。其父朱斌仙先生在剧中扮演胡公子,一次在电影院看《生死恨》,朱先生看到自己的父亲出现在银幕上,兴奋的不能自已,站起来指着银幕说:“这是我爸爸!”惹了一个大场笑。
第一次写青衣戏,不是很在行,因为我本来也不喜欢看青衣戏,所以只能东拉西扯,勉强凑字数吧。
梅兰芳《生死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