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国家大剧院演出信息 > 演出信息 > 详细信息 > |
|
|
|
|
|
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与鲁尔雷克林豪森节日剧院制作话剧《等待戈多》 |
当前有0位参与的评论 |
商品状态:过期 |
时间:2016.07.08 - 2016.07.09 |
场馆:戏剧场 |
小红帽票务全国统一客服热线:01066552100
特别声明:因演出票品的特殊性,在电话确认您的订单后将无法为您退换!望您知晓。
温馨提示:本场演出不支持票到付款,付款后可以选择配送或演出当天现场取票。 |
|
|
|
|
|
|
|
|
|
|
|
|
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与鲁尔雷克林豪森节日剧院制作话剧《等待戈多》 |
|
|
|
|
|
|
《等待戈多》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1953年首演。2016年是贝克特诞辰110周年。《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剧情。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障碍。作品中的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等待戈多》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以两个流浪汉苦等“戈多”,而“戈多”不来的情节,喻示人生是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表达了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存在主义思想,也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它发生的时间、地点都是模糊的,布景也是一片荒凉,只有一个小土墩,连树都不长叶子。这样的景象造成的气氛是混乱和虚无的。两个主角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等待着一位身份不明的人物。他们一边等,一边用各种无意义的手段打发时光。他们经常显得头脑一片混乱,缺乏思维能力,尤其是极度地惧怕孤独。该剧虽然表面看来荒诞,但某些细节能触及人心中最微妙的感受,从另一个意义上看,也非常感人。这部剧中表现的是二战之后一种典型的惶恐、尴尬、无所适从的心理境地。两人等待的结果,最后没有说明,戈多派了一个男孩来说,他会来的,似乎有了希望。然而,《等待戈多》终其一剧,戈多虽然始终不曾出场,却在剧中占着重要地位,因为两个流浪汉对他的等待构成了全剧的中心。有人认为戈多是从英语“God”演变而来。“God”即神、上帝、造物主之意,故戈多暗指上帝;亦有人以为戈多象征死亡。当有人询问“戈多代表什么”时,贝克特说:“我要是知道,早在剧中说出来了。” 无论是《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还是《等待戈多》都试图揭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表现出现代世界的荒诞和焦虑。这两出戏的主题都和等待有关。等待,象征着没有意义的生活。这正是荒诞概念中的人类生存的真实写照——不可理喻,没有意义。人们总是等待明天,指望明天能把人从今天的生存困境中解救出来,但事实上没有明天,只有等待。《等待戈多》又是对于人的存在价值的自我肯定——它所肯定的,是人类对于命运、对于荒诞世界的蔑视和抗争精神,是敢于承担绝望的勇气。这样说来,该作品的意义有两点:一是揭示人类在一个荒诞宇宙的尴尬处境和幻灭情绪;二是展现这种处境中人类不屈的意志和心底那盏不灭的希望之灯。正如西方的评论者所说的,该剧“弹出了一个时代的失望之音”,表达了“一代人的内心焦虑”。 初始,聚光灯掠过,露出舞台浅色一块,那光柱仿佛要开辟天地一般,当映出锥形下沉舞台中站立的两个身影时,才最终缓缓消失——这是马克·拉梅尔特为《等待戈多》设计的舞台杰作。 主人公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凝望着坑孔,就像刚刚在外星球着陆一般。他们在黑色幕布包围的有限空间里,自由地演着,此时此刻只有想象才是最真实的体验。两人无鞋无帽,也无萝卜果腹,更没有道具在手。地主波卓和奴仆幸运儿也从大坑里爬出,同样一无所有:没有绳子,没有鞭子,没有箱子,两手空空。伊万·潘特列夫导演的《等待戈多》,是在大家熟悉的原版话剧基础上进行的重编,而该剧也是他特意献给祖国保加利亚的另一位导演狄米特·戈茨谢夫的作品。 对于该剧导演和演员来说,在锥形下沉舞台的坑壁上追赶打闹的场景,皆是谐谑娱乐。主演山谬·芬奇和沃尔弗拉姆·科赫是角色塑造的大师,不论是把握剧中的新,还是体现的原著的古,都诠释得恰到好处。二人的精彩演技,引人入胜。 伊万·潘特列夫导演 潘特列夫1968年出生于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毕业于索非亚国立戏剧电影学院戏剧导演专业。1993年至1999年期间,曾在保加利亚索非亚、法国阿维尼翁、拉脱维亚里加和瑞典斯德哥尔摩改编制作了契科夫、詹姆斯·乔伊斯、路伊吉·皮兰德娄、歌德、海纳·穆勒、欧文·威尔许等名家作品。1998年至1999年期间,他获得奖学金资助在德国斯图加特索利图德宫学院进修。其导演过的戏剧曾在德国斯图加特国家剧院、瑞士苏黎世戏剧院以及瑞士卢塞恩剧院上演。潘特列夫还曾导演过自己的原创作品,如2006年在柏林德意志剧院上演的《三星寻厨》,2007年在德国弗莱堡剧院上演的《罗西求福》以及2008年在同一剧院上演的《一天的新开始直至结束》等。潘特列夫还是2008年纪录片《游戏的人》的作者及导演,该片讲述了保加利亚戏剧导演迪米特·戈茨谢夫的生平。在德国柏林罗莎·卢森堡广场的人民剧院还上演过潘特列夫的影视短片《后工业化生活方式概述》(2009)和《龙虾示例》(2010),这两部作品都是依据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作品改编。另外,同一剧院还上演过部分根据沃尔克·布劳恩作品改编的《勃兰登堡的灰尘》和罗沙·特罗勒的《安娜上大学》(2011)。潘特列夫与狄米特·戈契夫导演一直合作艺术创作,并曾为他写过契诃夫《六号病房》的舞台剧本,该剧曾于2010年在柏林德意志剧院上演,而2011年的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和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还曾上演过其导演的彼得·汉德克的《风暴依旧》。自2010年起,潘特列夫担任德国柏林恩斯特·布什戏剧学院戏剧导演系的访问教授。 柏林德意志剧院 柏林德意志剧院拥有大剧院、小剧院和小喜剧院三个主要演出场地,以及强大的艺术人员阵容。剧院于1883年由拉阿隆格创建,上演的第一个剧目是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1894年至1904年剧院由导演布拉姆领导。其时以易卜生和豪普特曼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戏剧兴起,这些剧作具有强烈的揭露社会现实问题的倾向,布拉姆把它们列为剧院的主要上演剧目。布拉姆领导剧院走向建立民族戏剧的道路。 1905年,导演莱因哈特接任剧院领导,致力于古典剧作和当代戏剧的上演。1905年至1930年间,上演莎士比亚戏剧共2723场次。莱因哈特使柏林德意志剧院享有世界声誉,曾先后到俄国和美国巡回演出。1933年至1944年,剧院经理是希尔帕特。1945年,导演、剧作家汪根海姆曾短期担任剧院领导工作。1946年至1963年,导演兼演员朗豪夫任经理。这个时期剧院的优秀艺术家有导演兼演员海因茨,导演贝松,演员温特尔施泰因、布施、恩格尔等。德国和外国古典戏剧、社会主义国家的戏剧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戏剧,是剧院丰富多采的轮换上演的主要剧目。剧院一方面坚持德国民族戏剧艺术传统,一方面借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方法,形成雄浑深邃的艺术风格。重要演出有朗豪夫执导的《李尔王》(1957)、《威廉·退尔》(1962)等。1963年至1970年,剧院经理是海因茨。1972年以后,沃尔夫拉姆、罗马尔先后担任剧院领导。具有代表性的演出有佐尔特执导的《智者纳旦》(1966)、韦克韦尔特执导的《理查三世》(1971)、朗格执导的《丹东之死》(1983)。80年代中后期剧院经理是演员曼。90年代标志着汤玛斯兰格夫时期。2001年本威尔斯接任艺术总监。2005年和2008年剧院被评为“年度剧院”。2010年和2015年,柏林德意志剧院受邀著名的柏林戏剧节。2015年塞缪尔·贝克特作品《等待戈多》由伊万·潘特列夫指导。 |
|
|
注: 德国柏林德意志剧院与鲁尔雷克林豪森节日剧院制作话剧《等待戈多》 已出票,敬请订购!
小红帽票务全国统一订票热线:0106655210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