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于1786年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天》)是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众多歌剧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部,堪称莫扎特歌剧中的巅峰之作。该剧脚本由宫廷诗人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喜剧作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博马舍共写过三部以西班牙为背景的喜剧,分别是《塞维利亚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和《有罪的母亲》,三部剧中的主要人物与情节一脉相承。 《费加罗的婚礼》以幽默谐谑的笔调对当时贵族制度下一些荒谬的社会习俗和现象进行了有力讽刺,也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处于“第三等级”的平民百姓地位的上升,歌颂了平民百姓与虚伪贵族斗争的胜利。整体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虽然是反对封建的严肃主题,却具有强烈且极富张力的喜剧效果。
作为音乐天才莫扎特的作品,《费加罗的婚礼》被誉为“史上最完美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1786年5月1日首演于维也纳伯格剧院,由莫扎特本人亲自担任指挥,但是由于此剧题材对于当时的社会文化来说过于先锋前卫,导致一些贵族大为愤慨,虽然皇帝本人极为欣赏这部作品,但迫于压力,此后曾多次要求莫扎特删改内容。该剧的德语版本于1790年在柏林上演。 国家大剧院版《费加罗的婚礼》于2013年8月15日首演,首轮演出即创造出票房奇迹。被评价为“亚洲管弦乐团中演出该剧最为出色乐团”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将在本轮演出中再次展示他们对于莫扎特作品的独特诠释和精湛演奏。 国家大剧院版制作的舞台风格古典优雅之余不失活泼诙谐,原汁原味展现塞维利亚城市风貌,充分体现原剧精神,给观众们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作曲: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脚本:洛伦佐·达·彭特根据法国戏剧家皮埃尔·奥古斯丁·卡龙·博马舍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出品/制作:国家大剧院 导 演: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罗 舞美设计:朱利亚诺·斯皮内利 服装设计:伊莱妮·蒙蒂 灯光设计:韦尼乔·凯利 编舞/复排导演:阿蕾桑德拉·潘泽沃尔塔
费加罗听后恍然大悟,二人决心和伯爵斗一斗。另有一老管家玛尔切利娜痴心地想要嫁给费加罗,并以一张债据作为要挟。给她出主意的是老医生巴尔托洛,十年前,就是因为费加罗帮助伯爵打败了想娶贵族小姐罗西娜为妻的他,而使罗西娜成为了伯爵夫人。所以,医生一直对费加罗怀恨在心。如今,正是报仇之时。府中另有一翩翩少年凯鲁比诺,成天到处播撒情种,和一个成天以散布谣言为己任的音乐教师巴西利奥,加上一个糊里糊涂的法官和一个整天醉醺醺的花匠。当然,还有那独守空房的伯爵夫人。各路角色齐登场,贵族和平民的较量就此开始。最后,属于第三阶级的聪明勇敢的平民,终于让伪善荒淫的伯爵当众出了丑。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至1791年12月5日),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自1762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孩提时代的他就开始进行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的足迹遍布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轰动。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莫扎特还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他那美妙动人的音乐和彬彬有礼的优雅态度,都让当时的王公贵族分外喜爱,他们经常抱起幼小的莫扎特亲吻他的额头和脸颊,而莫扎特也成为了大众心目中“天使”的化身。 顶着头上耀眼夺目的“音乐神童”光环,莫扎特度过了自己的童年。1772年,16岁的他终于结束了10年的漫游生活,回到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18岁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作曲家。莫扎特凭借自己超凡的记忆力和即兴创作能力,为维也纳音乐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由于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莫扎特在1781年结束了与主教的雇佣关系,毅然决定独立自主,前往维也纳定居,从此走上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虽然父亲劝他与主教重归于好,但莫扎特坚定地回绝了。他在信中回复父亲说:“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准备牺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于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对于我,对于你,都应该是最珍贵的!” 莫扎特后期的生活是贫病交加的,甚至经常需要靠朋友的接济才能勉强维持生计。但他的作品中却没有显露出一丝一毫的忧伤。他的音乐风格典雅秀丽、轻松无忧,每个音符都如同水晶般玲珑剔透,洋溢着如同阳光一样温暖的生命力,仿佛是莫扎特在“噙着泪水欢笑”。1791年,莫扎特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维也纳,年仅35岁。 莫扎特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创作了75部作品,其中歌剧有22部,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最为著名.此外,他还创作有交响曲41部、钢琴协奏曲27部、小提琴协奏曲6部,以及大量各种体裁的器乐与声乐作品。 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罗导演 1953年生于塞维利亚。1980至1986年,成为塞维利亚“El Globo”剧团主办人、监制和舞台导演,曾执导《一个破玩具的幻想》(此剧代表西班牙参加里昂国际戏剧节)、作家华盛顿·欧文的作品《阿尔罕伯拉的故事》、五幕剧《少女、水手和学生》、作家米切尔·恩德的作品《Jojo》和《随着梦想的节奏》等剧目。1986至1994年期间,担任塞维利亚市政府下属各市镇剧院(Lope de Vega剧院和Alameda剧场)的指导工作。1990至1992年,被任命为塞维利亚国际博览会保留剧目剧场编排导演。1991年,在塞维利亚兵工厂剧院,为剧院开幕导演《诗歌精华》,有多位名演员参加,例如:Montserrat Caballe、Teresa Berganza、Plocido Domingo、Alfredo Kraus、Josep Pons和Jose Carreras等。在这次开幕节目中,他还指导了《弗拉门戈艺术大型音乐会》,名为《塞维利亚双年庆典之星》。同年9月,在加尔都西礼堂上演了《弗拉门戈之夜》。 1994至2004年期间,负责兵工厂剧院的指导工作。自1996年以来,在兵工厂剧院上演了反映塞维利亚城市的歌剧,包括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和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这两部作品之后也在西班牙、法国、瑞士、意大利和美国的各家大剧院上演。
朱利亚诺·斯皮内利舞美设计 朱利亚诺·斯皮内利1970年出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1994年毕业于米兰的布雷拉艺术学院。在校期间,他的舞美设计作品常被展览并多次获奖,还曾在米兰抒情剧院的“莫扎特实验室”展出过。还是在校生时,他便开始以助理设计师的身份为诸如罗马歌剧院、巴勒莫的马西莫剧院以及的里雅斯特的威尔第剧院等意大利剧院的许多歌剧作品进行舞美设计。 1994年至今,他已为歌剧、戏剧、舞蹈和音乐剧等多种门类的作品设计过舞美。他设计过的歌剧作品包括:《蝴蝶夫人》、《茶花女》、《霍夫曼的故事》等。话剧作品如百老汇名剧《侦察》、《哥本哈根》等。舞蹈作品当属在圣卡罗剧院芭蕾舞演出季的开幕剧 《睡美人》。他曾为卡拉卡拉舞团设计过《扎耶德与梦想》,并为安达卢西亚弗拉明戈芭蕾舞团设计过《南方之旅》。他设计过的音乐剧包括:在巴黎特里亚农剧院上演的《头发》,在意大利帕维亚的弗拉斯基尼剧院首演的《吉安·巴拉斯卡》等。 1989年至今,他一直与埃齐奥·弗里格里奥合作,为许多大型国际知名剧院设计过30多部作品的舞美,如:巴黎歌剧院、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利塞欧大剧院、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大都会歌剧院等。 他曾为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罗导演的《费加罗的婚礼》、《艺术家生涯》和 《围攻》设计过舞美。 伊莱妮·蒙蒂服装设计 伊莱妮·蒙蒂1957年生于米兰。自1983年起,一直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合作。期间,作为服装设计助理参与制作乔治·斯特雷勒1987年执导的歌剧《唐·璜》和帕特里斯·施荣乐1988年的歌剧《卢西奥·新罗》。自1993年起,她作为合作服装设计师与弗兰卡·斯瓜恰皮诺一起制作了芭蕾舞剧《睡美人》、歌剧《弄臣》、《费德里奥》、《假面舞会》、《奥赛罗》、《卡门》、《阿依达》、《西蒙·波卡涅格拉》和《命运之力》。 她还是毛里奇奥·米勒诺蒂的合作服装设计师,与他共同设计了佛朗哥·泽菲雷2006年的歌剧《阿依达》和2010年的《法尔斯塔夫》,彼得·斯坦2008年的歌剧《囚犯》、《蓝胡子公爵的城堡》和埃蒙塔斯·尼可洛修斯2001年的《浮士德》。
韦尼乔·凯利灯光设计 2011年国家大剧院版歌剧《托斯卡》、2012年国家大剧院版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灯光设计师。 1974至1979年间,韦尼乔·凯利受聘于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参与各种剧目的创作。1979年至1989年,他加入米兰比克剧院,与乔尔焦·斯特雷勒一同工作,负责比克剧院全部创作的灯光设计。1987年及随后的四年里,他和许多导演合作,为罗西尼歌剧节创作作品。同时,从1989年以起,他也和萨尔茨堡音乐节、香榭丽舍剧院、巴黎夏蕾剧院和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有着良好的合作。他与威尼斯的凤凰歌剧院有过数年的合作。 上世纪90年代,他与许多知名剧院和音乐节合作过,包括:巴士底歌剧院、布拉格国家剧院、普罗旺斯艾克斯音乐节、拉文纳音乐节、蒙特卡洛歌剧院、日内瓦歌剧院、五月音乐节、凡尔赛巴洛克音乐节、巴黎卡尼尔歌剧院、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巴塞罗那利塞奥大剧院、雅典阿蒂库斯剧院、东京银座四季剧院、维罗纳竞技场、阿姆斯特丹歌剧院、博洛尼亚市政剧院、罗马歌剧院、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国家剧院、图卢兹歌剧院、马德里皇家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他与许多大师有过合作,包括: P·L·皮齐、埃齐奥·弗里杰里奥、胡戈·德安娜、KM·格鲁伯、海宁·布洛克豪斯、克劳迪奥·阿巴多、里卡尔多·穆蒂等等。 在新世纪里,韦尼乔·凯利与埃齐奥·弗里杰里奥、胡戈·德安娜、F·泽菲莱利、瓦列里·捷吉耶夫、克劳迪奥·阿巴多、尼古拉·乔尔、奎里诺·坎迪、马里奥·加斯等人有更深的合作,作品范围涵盖了绝大部分的歌剧常备剧目。同时,韦尼乔·凯利还在米兰新美术学院和斯卡拉职业学校教授剧场灯光设计。
阿蕾桑德拉·潘泽沃尔塔编舞/复排导演 阿蕾桑德拉·潘泽沃尔塔曾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舞蹈学校学习古典和现代舞,并在玛格·芳登女爵士任下的伦敦皇家舞蹈学院深造。她十五岁作为独舞演员登台,担任钟斯的《牌桌》在维罗纳爱乐剧院演出中的首任首席芭蕾舞演员。1990年,她当选为意大利遗产和活动部组织的意大利舞蹈巡演团的代表成员之一,在慕尼黑、纽约、莫斯科和东京巡演。她的编舞生涯始于罗马歌剧院,和著名艺术家皮斯托尼、诺斯、科科斯等合作。她曾与萨基合作将《彼得罗先生的木偶戏》和《科尔多巴人》搬上舞台。她曾受邀在佩萨罗的罗西尼歌剧节和爱尔兰威克斯福德歌剧节导演《卡门》,并在斯卡拉剧院参与由里卡多·穆蒂指挥的《麦克白》制作。她与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罗以及塞维利亚德拉马埃斯特兰萨歌剧院的合作始于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与《费加罗的婚礼》。她还担任过米兰意大利舞蹈专业学校艺术总监,并在米兰天主教大学教授哑剧和舞台动作。2001年起,潘泽沃尔塔在继续从事导演和编舞工作的同时,担任德拉马埃斯特兰萨歌剧院制作总监,自2010年起担任舞蹈团经理。 序曲 《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是音乐会上最常见的莫扎特作品之一,相当完整而独立,充分体现了这部喜剧所独有的轻松氛围。序曲节奏较快,充满生机动力,音乐效果辉煌。需要指出的是,序曲并没有从歌剧的咏叹调或别的音乐主题中直接取材,这一点在当时的歌剧序曲里较为特别,曲式也采用了奏鸣曲式。 如果你想跳舞 费加罗和苏姗娜在他们的新房里忙碌,对伯爵把这间离他卧室不远的屋子给他俩感到很怀疑,费加罗想着如果老爷真的不怀好意的话,他也有办法对付,带着这样的情绪,他唱出咏叹调《如果你想跳舞》。这首咏叹调用传统的“卡瓦蒂娜”(Cavatina)写成,短小精干的这首曲子情绪丰富,表达了费加罗捍卫自己权益的决心,声乐与伴奏为同样的节奏,产生了非常坚定有力的音响效果,体现了必胜的信念,而转至急板时的力量感、伴奏快速音阶不断向上的模进都体现了费加罗打定主意教训伯爵的状态。 我不知如何是好 这首咏叹调通常由次女高音饰演的凯鲁比诺演唱,不过许多新制作采用假声男高音。凯鲁比诺来找苏珊娜,求她到伯爵夫人那里为他说情,因为伯爵把他辞退了。他对任何女人都能花心,看到苏姗娜后就唱起了这首热情奔放的咏叹调。咏叹调是活泼的快板,有趣的是强弱对比十分巧妙,弱起之后又突然作出强弱对比,仿佛少年情窦初开时猛烈的心跳。 再不要去做情郎 这是男中音歌唱家们最喜欢、最著名歌剧选曲之一。第一幕快结束时,伯爵命凯鲁比诺去军队服役,满心不愿意的凯鲁比诺情绪低落,这时费加罗规劝凯鲁比诺,唱出这段分节歌形式的咏叹调,让他不要天天想谈情说爱,讲究打扮,反复出现的主部音乐源自古老的士兵歌曲,雄壮的音乐让人想起军旅生活。《再不要去做情郎》这首咏叹调在音乐创作上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上都十分成功,费加罗音乐中体现出的诙谐、乐观、富有幽默感正是人物的特点。 求爱神给我安慰 这是伯爵夫人的咏叹调。第二幕里,伯爵夫人得知伯爵要抢占苏珊娜的初夜权,心情悲痛。女高音的音乐舒缓,旋律曲折,和声变化丰富。莫扎特喜爱用不同的调式来表达不同的哭声,这首《求爱神给我安慰》中,他用降E大调来华丽的渲染,咏叹调拥有长长的引子,安静和忧郁的情调上的小广板起到了十分出色的铺垫效果。咏叹调一开始是缓慢、低沉的,带有忧伤气质,向爱神诉说着自己的心声。“让丈夫回到我身旁,或者让我死亡,或者让我死亡”这句后半部分重复的出现,这表现出伯爵夫人内心强烈的痛苦,结尾音的延长带有更多的悲伤和凄凉。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一,凯鲁比诺被叫到伯爵夫人房间里去,苏珊娜在一旁用吉他伴奏,情窦初开的小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唱出这首咏叹调。小夜曲风格的这首咏叹调情意甜蜜,后半部则用了一系列急促而又不稳定的音型,描述出凯鲁比诺为寻求爱情而心绪不宁的状态。感情更复杂。它把凯鲁比诺这个情窦初开、天真的小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而又有些害怕表白的心理,表现得十分生动细腻。 何处寻觅那美妙的好时光 这是第三幕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长长的宣叙调讲述了内心的失望与不甘,甚至有愤怒的成分在内,既有对伯爵曾经爱过自己但现在追求刺激的控诉,又有自己不得不寻求女仆苏珊娜帮助的委屈。随后开始的咏叹调堪称全剧最优美的咏叹调之一,追忆了过去美好的时光,同时表达了希望用自己的爱挽回丈夫的心,长笛的伴奏恰到好处,烘托了回忆的美妙色彩。 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 这首二重唱因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而闻名全球。电影中,安迪为了听听这首二重唱而宁愿被关黑监一个星期,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事物的憧憬。歌剧第三幕中,这首咏叹调是女主角苏珊娜与伯爵夫人的二重唱,两人一起写一封信,一起构思使花心的伯爵落入陷阱的计划,内容很简单,但是音乐旋律极为优美,两位女高音独特的音色在二重唱里营造出和谐的效果。 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 这是第四幕里苏珊娜的咏叹调。接近尾声时结局显现,已经是皆大欢喜,苏珊娜在情郎费加罗的怀抱里,用长长的宣叙调讲述了自己的喜悦之情,轻松的音乐也伴随着宣叙调的展开。随后苏珊娜的咏叹调在三拍子上吟唱,圆舞曲式的咏叹调饱含了对新婚之夜的期待,不管是描绘的玫瑰、青草、微风,还是耳畔细语,都充满了柔情蜜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