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
中央歌剧院是隶属于文化部的国家歌剧院,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延安的中央管弦乐团和鲁艺文工团。1943年在延安创作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1945年在延安演出民族歌剧《白毛女》。目前是中国及亚太地区具规模实力的歌剧院。 中央歌剧院现有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舞台美术设计制作中心和舞美工厂等,聚集着一大批国内外颇具实力的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导演、剧作家及舞台美术家。历任院长有著名艺术家李伯钊、周巍峙、卢肃、赵沨、马可、李凌、刘莲池、王世光、陈燮阳、刘锡津、俞峰等。中央歌剧院现由党委书记袁平主持全面工作,班子成员有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副院长刘云志,副院长鞠雄志、杨雄。 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剧院先后在中国首演、推出并保留了一批世界歌剧经典剧目,主要有《茶花女》《蝴蝶夫人》《卡门》《叶甫盖尼·奥涅金》《图兰朵》《阿依达》《艺术家生涯》《弄臣》《费加罗的婚礼》《乡村骑士》《塞维利亚理发师》《丑角》《霍夫曼的故事》《伊斯国王》《蝙蝠》《汤豪塞》《女武神》《费黛里奥》《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托斯卡》等;积累了一批中国歌剧作品,如《白毛女》《刘胡兰》《草原之歌》《第一百个新娘》《马可·波罗》《霸王别姬》《山林之梦》《辛亥风云》《红帮裁缝》《北川兰辉》《我的母亲叫太行》等等。 剧院一直保持其国际性、引领性、开放性特点,长期活跃在国际艺术交流舞台上,曾先后前往意大利、法国、芬兰、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叙利亚、阿尔及利亚、韩国、瑞士、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中外歌剧等。尤其是普契尼的经典歌剧《图兰朵》,自剧院1989年引进到国内以来,已成为剧院重要的保留剧目。先后在开罗、大马士革、罗马及普契尼故乡塔湖等地成功演绎,得到了包括普契尼专家及子孙在内的业内外的一致赞誉。2016年4月,在党委书记袁平带领下,剧院赴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春艺术节”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和高度赞誉,受到文化部领导、我国驻匈大使和匈牙利艺术节组委会主席的高度评价。下半年,剧院还将赴瑞士演出歌剧《图兰朵》。 近年来,中央歌剧院的艺术生产形成了良好发展态势,除在国际上讲述中国故事外,每年在国内的演出不下百场,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商业演出到文化惠民公益演出,从祖国的最北端到最南端,从东部沿海到西部高原,从“高雅艺术进校园”到“歌剧艺术节”,以及深入乡村、工厂开展深扎活动,处处留下了中央歌剧院艺术家的身影。 中央歌剧院的演出形式也日益丰富,从完整版的歌剧演出到创意性的歌剧音乐会、情景歌剧音乐会,从交响音乐会到合唱音乐会等,都同样精彩纷呈,同样广受欢迎。2016年5月剧院以普契尼经典歌剧《蝴蝶夫人》参演“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同月,剧院党委书记袁平、副院长刘云志、杨雄率团赴武汉成功举办“2016·琴台歌剧周”,以歌剧音乐会的形式成功演出《图兰朵》《蝴蝶夫人》《托斯卡》和《白毛女》四部歌剧,在武汉掀起了歌剧热的狂潮,引爆了观众对歌剧的艺术渴求。演出订单纷至沓来。 进入6月,剧院参与并主办了一系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型活动。包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信念永恒》——建党95周年音乐会;参加中央电视台承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电视文艺特别节目——伟大的旗帜》的节目录制;承办的“红旗飘扬,歌声嘹亮”——文化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群众歌咏大会;进行文化惠民公益演出,于天桥剧场上演原创歌剧《北川兰辉》。 中央歌剧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响应文化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号召,组织开展各类深扎活动,仅2016年上半年就深入黎川、遵义、吉林等多地的乡村、学校、敬老院等开展了一系列的演出及结对帮扶活动,带着剧院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走进基层,让高雅艺术在人民丰富的土壤中开出最美的艺术之花,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被百姓亲切地称为“我们的亲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深耕60余载,走过60多年的中央歌剧院,始终坚持崇高的艺术理想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引进上演外国经典歌剧、创排中国原创歌剧两个阵地上,风雨兼程创新求变,立足高原勇攀高峰,不断取得辉煌成果,被誉为是一张代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靓丽的艺术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