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有着这样一个重要成员,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至今仍保持着固有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她能歌善舞,在草原上书写着辉煌,她就是蒙古族。蒙古族长调、呼麦享誉世界盛名,蒙古风格的合唱更是备受各界关注与喜爱。 伴随着民族音乐的不断传承与发展,许多民间曲调在传唱的基础上由作曲家改编,从而使广大热爱民族音乐的音乐爱好者,感受到了更好的民族合唱艺术,以及更深层次的音乐美。1956年,作曲家瞿希贤将《牧歌》改编为无伴奏混声合唱,充分发挥了人声的巨大感染力,简洁明了,又丰富多彩,成为合唱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混声无伴奏合唱,在众多合唱形式中是极富特色的表达方式之一。蒙古族作曲家色·恩克巴雅尔作为第一个出现在世界合唱领奖台的作曲家,其作品也是中国合唱团站在世界比赛巅峰时必唱之作。他的诸多无伴奏合唱如《欢乐的那达慕》《八骏赞》《戈壁蜃楼》《蒙古靴子》等都作品,构思独特,特点鲜明,将生活在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情感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老朋友,去年他特别为我团委约创作了《苍天般的阿拉善》,这首长调合唱作品曲调高亢悠扬、舒缓自由,生动的刻画了阿拉善人民的生活民风和对草原的感悟,充分发挥及创新利用各种象声词,塑造音乐画面将传统蒙古族音乐与现代作曲技法完美结合,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由内而外散发着历史感、文化感、戏剧感的充满热情和浓郁蒙古族风情的画面。 著名蒙古族作曲家、指挥家永儒布先生,是当代蒙古族音乐发展的代表人物,是草原乐派的领军人物。他以现代多声音乐为创作元素,将蒙古族传统音乐的风格精神底蕴传达给大家,呈现给观众以史诗与历史的交融。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鲜明个性风格的音乐作品,其独特的创作技法与创作理念,对当代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实践与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四海》、《孤独的白驼羔》等都是其优秀的无伴奏合唱作品。 著名指挥家指挥吴灵芬在为本场音乐会策划时,特地两次到内蒙学习采风,那里的人民热情似火、慷慨好客、能歌善舞,有着深厚的音乐修养,一切都让她感动不已,从选择作品到学习蒙语都感到了责任重大。今晚让我们一起感受蒙古族音乐人对这个世世代代用音乐表达内心诠释生命的民族爱的深沉。 吴灵芬 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前系主任)教授,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团成员,中国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指挥,国际合唱联盟中方顾问。 吴灵芬教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先后在北京河北梆子剧院、北京歌舞团交响乐团担任指挥工作,后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其间指挥演出了大量交响曲、歌剧、戏曲等各种体裁和流派的音乐作品。 80年代赴前苏联学习,主修歌剧及交响乐指挥,并指挥公演了歌剧《茶花女》。回国后,吴灵芬教授根据中国教学需要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对合唱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上。1998年应聘进入中国音乐学院,并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创建了以合唱指挥教学为主的指挥系。严谨的治学态度、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授课艺术使吴灵芬教授在音乐教育界享有盛誉。她指导的指挥系学生合唱团承担了中国合唱指挥大赛的即兴演唱与参加国际合唱活动等重大演出,几十年来培养了众多优秀的青年指挥,活跃于中国和世界的舞台上。她还参与多项社会工作,担任北京市学生艺术团队的合唱顾问。由于她在培养教师和合唱教学方面作出的贡献,2011年北京市教委主持组建了首个“吴灵芬教授合唱工作室”。她还获得了北京市教育局颁发的艺术教育特殊贡献奖。 2008年,吴灵芬教授受聘担任联合国教科文所属的国际合唱联盟的中方顾问,并出席历届国内、国际最高级合唱大赛的评委。她是一位我国少有的既站讲台又站舞台,并掌握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不同风格合唱经典作品的艺术家,为音乐教育和合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驻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担任指挥。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合唱团秉承大剧院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被公认为是一支充满朝气及无限潜能的专业合唱团。 伴随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七年来的成长过程的,有诸多当今全世界最优秀的艺术大师:包括著名导演弗朗切斯卡·赞贝罗、强卡洛·德·莫纳科、乌戈·德·安纳、陈薪伊、曹其敬、廖向红、易立明、李六乙,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丹尼尔·欧伦、郑明勋、梵志登、严良堃、杨鸿年、吕嘉、张国勇、李心草、郑健、杨力,著名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茵瓦·穆兰、胡安·彭斯、布兰登·乔瓦诺维奇、弗朗切斯科·梅里、阎维文、戴玉强、魏松、莫华伦、袁晨野、廖昌永、章亚伦、张立萍、迪里拜尔、孙秀苇、和慧、杨光、李晓良等。大师们对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有着很高的赞誉,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说“能和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们合作,是我的荣幸”;已故指挥家洛林·马泽尔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合唱团”;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排练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声音最棒的合唱团,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比很多欧洲的合唱团都要好”。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合唱团,他们用丰富的声乐表现力和饱满的热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歌剧人物形象,为推动国家大剧院艺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歌剧《西施》《山村女教师》《赵氏孤儿》《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运河谣》《骆驼祥子》《冰山上的来客》《日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方志敏》《长征》《阿凡提》等,中外经典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图兰朵》《卡门》《茶花女》《爱之甘醇》《托斯卡》《蝙蝠》《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罗恩格林》《霍夫曼的故事》《奥赛罗》《纳布科》《费加罗的婚礼》《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游吟诗人》《乡村骑士》《丑角》《诺尔玛》《唐·帕斯夸莱》《阿依达》《弄臣》《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叶甫盖尼·奥涅金》《安德烈·谢尼埃》《玫瑰骑士》《西蒙·波卡涅拉》《参孙与达丽拉》《歌女乔康达》《唐豪瑟》《麦克白》《水仙女》等五十多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现的艺术水准获得了业内人士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除歌剧演出外,国家大剧院合唱团还策划与参演了许多大型声乐作品及主题音乐会:包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二交响曲》《马勒第三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威尔第《安魂曲》《纪念黄自诞辰110周年音乐会》,歌剧音乐会《威廉·退尔》《唐·璜》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文艺晚会》和《2016年杭州G20国际峰会文艺演出》《永远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多场国家级重大政治性演出。通过音乐会这一艺术载体,让广大观众更加了解合唱的魅力和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不懈追求的艺术精神。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歌唱使者,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始终重视观众培养,积极策划和参与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每年40余场国家大剧院公益演出,进学校、走社区,为高雅艺术的普及与传播,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也不断地将国家大剧院的艺术产品和优秀的经典作品传播至国内外,他们曾参与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全国七个省市巡演,原创歌剧《方志敏》江西巡演,音乐会版歌剧《洪湖赤卫队》青岛巡演。先后出访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参加演出交流活动,受到国内外同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特别是2015年随国家大剧院远赴意大利参加了歌剧《骆驼祥子》为期17天的巡演,大获成功,展现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新世纪的北京,充满着高雅艺术的繁荣气息,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年轻艺术家们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张力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中国的歌剧、合唱事业,为梦想、为艺术,不断前行! 混声合唱 《牧歌》 东蒙民歌 海默 填词 瞿希贤 编合唱 《四海》 蒙古族民歌 永儒布 改编 《欢乐的那达慕》 巴音吉日嘎拉 词 恩克巴雅尔 曲 《草原恋》 韩冷 词 张立中 曲 辛泸光 编合唱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火华 词 阿拉腾奥勒 曲 《鸿雁》 内蒙民歌 《雕花的马鞍》 印洗尘 词 宝贵 曲 《八骏赞》 那顺 词 扎木苏译 词 恩克巴雅尔 曲 ——中场休息—— 混声合唱 《维拉特舞韵》 特·恩克哈达 词 恩克巴雅尔 曲 《孤独的驼羔》 蒙古族民歌 恩克巴雅尔 曲 《蒙古靴》 恩克巴雅尔 词曲 《戈壁蜃楼》 那顺 词 恩格巴雅尔 曲 《驼铃》 德·策德布 词 恩克巴雅尔 曲 《苍天般的阿拉善》 马希毕力格 词 恩格巴雅尔 曲 《永远的祝福》 恩克巴雅尔 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