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讲述了田汉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与情感经历。在舞台的自由时空内,与他生命紧密相关的人和事,他所钟爱的戏剧,他对革命的热忱,他对爱情的追求与困惑自如转换。 本剧巧妙地选取了田汉的代表性作品,以戏中戏的形式展现,又以现代手法重新诠释。所选片段风格各异,形式奇特,也映射出田汉与此情此景相仿的个人命运。
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戏剧学院、静安现代戏剧谷联合出品 编剧、导演: 田沁鑫 主演:金世佳
媒体评论 田沁鑫舞台上的影像很“中国”,并没有与整个舞台风格抵触,在呈现田汉早期剧作《乡愁》片段时,演员通过戏仿表演呈现,再通过即时摄影投射到屏幕上,民国老电影的气息扑面而来,被放大后的影像感染力极强。而更多时候,演员在各自封闭空间中的独立表演,通过即时摄影的镜头捕捉将其连接,形成完全不同于舞台时空的另一种呈现。 ——《北京青年报》 时隔16年,《狂飙》的实验先锋精神没变,《狂飙》倡导的戏剧精神也没有变。 ——腾讯网 舞台上出现了上下两层6个空间,实时地捕捉舞台画面并即时剪辑呈现。8台高清摄影,投射到7个成像面上。摄影师亦是演员。创作者精心排列的舞台细节,最终以电影质感的黑白影像呈现。影像和舞台表演同步进行,影像放大了舞台的表演,“从发丝到衣摆,从眼睛到灵魂”,展现了田汉和几位女性间的丰富情感。舞台的时空,也得以有了无限拓展。 ——澎湃新闻 这个戏有“谁演谁红”的魔力。 ——《新闻晨报》 今年适逢中国话剧110周年诞辰,田沁鑫带着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生金世佳和一众在校生,创作了一版在视觉审美上完全迥异的“青春版”《狂飙》。两版《狂飙》都用《日本戏》《莎乐美》《一致》《关汉卿》《白蛇传》等田汉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五部戏剧的片段,作为“戏中戏”串讲他波澜壮阔的才情与爱情,但“青春版”《狂飙》用工程化的科技手段“即时摄影”,对该剧做出翻天覆地的“视觉改造”。 ——《北京晨报》
田汉,一生狂飙突进,收录于文集中的作品就有63部话剧、28部戏曲、12部电影、千余首歌词与新旧诗词;而现在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多少风情才气,在历史的遮蔽下余音不存。在风云激荡的年代他如璀璨的明星,率领众人“冒着炮火”前行,七十年岁月逝去之后,他最终,暗暗地死去了。弥留之际,田汉回忆起生命中最为温暖的时刻:童年母亲的慈爱,少年最初的爱恋……他跌宕激昂的一生也在这回忆中徐徐展开。
田沁鑫导演 “国务院特殊津贴”享用专家。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清心文化艺术总监。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舞台剧中一面始终坚持文化品质、坚持人文情怀不倒的旗帜。她的作品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对国际戏剧领域亦有深远影响。 所获荣誉(部分):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人物,《南方人物周刊》2008“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2012年话剧导演排行榜票房冠军,2014年中国国际演出商大会暨CIVA中国演出风云盛典“十大演出风云人物大奖”,2014年获联和国促进性别平等和增强女性全能署与网易联合颁发“年度女性榜样奖”,2015年、2016年“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导演,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贡献奖,2016年《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文化人物等。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演出金奖,第一届、第三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壹戏剧大赏年度大戏等。 代表作品包括:话剧《生死场》《赵氏孤儿》《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青蛇》《北京法源寺》《聆听弘一》;音乐剧《电影之歌(2010版)》《阿尔兹记忆的爱情》;歌剧《长征》;昆曲《1699·桃花扇》;电视剧《生死桥》等。出版作品包括:戏剧合集《田沁鑫戏剧作品集(话剧篇)》(DVD),图书《我做戏,因为我悲伤》《田沁鑫的戏剧场》《田沁鑫的戏剧本》《田沁鑫的排练场之四世同堂》。 金世佳饰 田汉(寿昌)关汉卿 上海戏剧学院2005级表演系戏剧影视专业。作品有电视剧《爱情公寓》《美人制造》,电影《一个勺子》《“吃吃”的爱》,话剧《填字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戏剧艺术人才为主的专业艺术院校。自1945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精英育人理念,形成专业艺术院校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文化艺术人才。学校前身是上海市市立实验戏剧学校,1956年正式命名为上海戏剧学院,系文化部直属高等专业艺术院校,熊佛西为首任院长。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96人,其中在校本科生1801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现设表演系、导演系、戏剧文学系等11个二级教学单位及附属戏曲学校和附属舞蹈学校两所中专。学校有本科专业20个,其中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上海市特色专业。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分别为华山路校区(戏剧艺术教育中心),莲花路校区(中华戏曲教育中心),虹桥路校区(舞蹈教育中心),浦江校区(影视新媒体教育中心)。办学7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艺术专门人才,其中相当一部分成为在上海,中国乃至世界的戏剧、影视、舞蹈和美术界有影响的著名艺术家。学校以培养“至善至美的专业艺术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为办学方针,致力于建设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正在成为一所世界一流的多科性教学、创作、研究型专业艺术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