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呼吸》由英国作家邓肯·麦克米兰(Duncan Macmillan)创作,瑞士导演埃利亚斯·派里希(Elias Perrig)执导。戏中只有两个演员,孔雁与李嘉龙饰演一对中产阶级年轻夫妻,一个是在读女博士,一个是自由音乐人,他们将在90分钟的时间里为观众奉献出超过130页台词的精彩演出。同时,《呼吸》的舞美极尽简化之美,别有一番滋味:两道白炽灯悬挂在舞台上空,舞台上则有着一个跷跷板。舞台上的时空转换就是凭借着跷跷板的旋转来实现,而两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微妙和情绪的波动,也是靠跷跷板的起伏来呈现。该剧曾荣获2017上海·静安现代戏剧“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小剧场戏剧奖。 主创: 编剧:邓肯·麦克米伦 导演:艾里亚斯·派里希 舞美设计:沈力 灯光设计:谭华 音响设计:刘佳子 剧本翻译:张于 主演: 孔雁、李嘉龙
《呼吸》描述了一对年轻的情侣,女博士和自由音乐人爱情的日常。在剧中,当“该不该生一个孩子”这个话题被提出,这段关系下潜藏的焦虑浮出水面,女人善辩、心思缜密地提问,不断地自我质疑又自我和解;男人被动、偏向随遇而安。在“生不生孩子”的讨论中,双方的情绪不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个人的未来、世界的未来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未知,在重重种种的担忧之下他们无法为当下做出任何决定。
邓肯·麦克米伦编剧 创作剧目包括:《人们,地方和事情》(2015-2016,英国国家剧院、威登海姆剧院),与Rob lcke联合改编乔治·奥威尔作品《1984》(2013-2016,海德朗廷剧院、阿尔梅达剧院,西区及国际巡演),《所有美好的事情》(2013-2016,Paines Plough剧院、潘塔巴斯剧院、爱丁堡艺术节,英国地区及国际巡演),《2017》(2014-2015,皇家宫廷剧院、汉堡剧院),《禁区》(2014,维也纳Burg剧院),《穿越黑夜》(2012-2013,科隆剧院、阿维尼翁戏剧节、柏林戏剧节),《呼吸》(2011-2012,2016年在Paines Plough剧院和谢菲尔德剧院的巡回演出季),《怪兽》(2016,Royal Exchange剧院)。
所获荣誉包括:2014年英国剧院最佳导演,2013年外西区最佳新剧本及最佳德语作品奖,曾两次被奥利弗奖最佳新剧单元提名。
艾里亚斯·派里希导演 1965年出生于德国汉堡,自幼随家人移居瑞士,现为瑞士籍导演,受邀在德国、瑞士等德语区剧院执导作品。 派里希是一位从剧场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导演。他曾就读瑞士巴塞尔大学生物化学专业。22岁时在瑞士卢塞恩剧院担任导演助理的经历将他日后的生涯引入了剧场。1987年至1989年期间,他在话剧以及音乐剧领域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导演创作,并在那段时期担任文化广播节目《皮拉图斯》的自由编导及主持人。随后,他先后在苏黎世、吕贝克等城市执导,也曾在州立卡塞尔剧院及德国斯图加特州立剧院担任驻院导演。1998年,他获得了德国造型艺术学院颁发的“青年导演奖”。2006年至2012年期间,派里希在瑞士巴塞尔剧院担任表演艺术总监。六年表演艺术总监的生涯之后,派里希为了能全心投入创作,重新回归自由导演身份。
派里希至今执导了八十多部剧场作品。其中除了莎士比亚、布莱希特、歌德等经典作家的剧本之外,当代剧作更是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他曾执导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林内克的《他不是他》、挪威当代剧作家福瑟的作品《儿子》《紫色》和《拜访》、美国作家尼尔·拉布特的《事物的形态》、英国作家丹尼斯·凯丽的《爱与钱》《DNA》《孤儿》等。
无论是面对经典剧本还是当代剧本,派里希坚持文本内容一定要与当下社会生活产生直接的联系。他曾于2010年在瑞士巴塞尔剧院执导德国经典文本——韦德金德的《青春的觉醒》。原剧本是对青少年爱情、生理成长的关注,然而派里希认为,在当今的欧洲社会中,尤其是在瑞士,对于老年人的情感和生理的关注更是需要引起观众的注意,因此他对剧本语境全盘翻转,在对原文本的语言进行了极少改动的处理下,全部用老年人出演青少年的角色,将剧本背景由学校改为养老院,从视觉角度对文本进行了当代化处理。 2017年初,派里希导演受“椎·剧场”邀请,首次在中国执导英国剧作家邓肯·麦克米兰的《呼吸》一剧。
孔雁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曾就职于孟京辉戏剧工作室6年,担任助理演员。主要舞台作品有《琥珀》《空中花园谋杀案》《堂吉诃德》《罗密欧与朱丽叶》《初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等。
李嘉龙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主要舞台作品有《茶馆》《哈姆雷特》《阅读雷雨》《樱桃园》《罗慕路斯大帝》《门客》《说客》等。
购票说明: 演出购票 *儿童观演事宜:1.2米以上儿童凭票观演,1.2米以下儿童(儿童专场除外)谢绝入场。 *退换票事宜:购票前请确认所购场次和价位。演出票一经售出,恕不退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