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大的音乐精神和视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来,他们凭着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已位列中国乐坛最优秀的交响劲旅,并迅速得到了国际乐界的热切关注。 伴随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瓦莱里·捷杰耶夫、郑明勋、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法比奥·路易斯、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列夫·赛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哈努·林图、克劳斯·彼得·弗洛、吕绍嘉、汤沐海、张弦、张国勇、张艺等,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史蒂芬·科瓦塞维奇、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贝佐德·阿卜杜瑞莫夫、郎朗、王羽佳、陈萨、张昊辰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秦立巍等,小提琴家郑京和、瓦汀·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演奏家艾莉森·巴尔松,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芮妮·弗莱明、李晓良、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凭藉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同样的优秀表现和丰富经验,他们已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而闻名海内外。在歌剧领域,他们以精彩的演绎创造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全新艺术境界,也令国家大剧院众多世界级的歌剧制作更加熠熠生辉。多年来,他们呈现了三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既包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奥涅金》《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等世界经典歌剧,也包括《骆驼祥子》《长征》《方志敏》《金沙江畔》《冰山上的来客》等中国原创歌剧。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不仅以跨越整年的乐季策划呈现了精彩的节目编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马泽尔指挥下演绎的瓦格纳名作《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以来最完美的演绎”,该音乐会现场录音由索尼古典全球发行,并成为马泽尔与中国乐团唯一公开发行的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相继上演约翰·亚当斯、武满彻等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陆续委约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顶尖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瑞切尔·波特曼、赵季平等)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积极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大邱、台北和澳门举行亚洲巡演。2014年吕嘉率领的芝加哥、纽约、华盛顿、蒙特利尔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 在以“乐咏春华”为主题的2018/19乐季中,乐团将上演《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纽伦堡的名歌手》《罗密欧与朱丽叶》《梦游女》《唐璜》等十三部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莱纳·霍内克、陈琳、张弦、大卫·罗伯逊、袁丁、阿什肯纳齐、托马斯·森诺高、李飚、丹尼尔·加蒂、吕绍嘉等指挥家带领下,与吕思清、秦立巍、沈洋、Z(黄紫楠)、孟萌、康珠美、楚尔斯·莫克、黄心芸、奥莉·沙汉姆、袁芳、莱蒂西亚·莫雷诺、阿列克谢·沃洛丁、韩祖平、宁峰、孙颖迪、杨天娲独奏家和独唱家合作,带来三十多场精彩的音乐会。同时,吕思清与李飚作为国家大剧院2018/19驻院艺术家,与乐团展开从音乐会到教育项目的广泛合作。 国家大剧院首任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2017年,吕嘉出任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音乐总监与首席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
在本场音乐会中,在著名钢琴家兼指挥家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的带领下,我们将去感受一股欧洲民族主义的音乐之风。
十八世纪末,大革命在文明、富庶的法国爆发。一夜之间礼崩乐坏,断头台发出的咔嚓声打破了欧罗巴几百年来的安宁。欧洲人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就连昔日权力神授的贵族们也可能在这场风波中成为刽子手的刀下鬼,人生突然变得如此不可捉摸,无章可循。人们不得不再次发问,我是谁?
为了回答这个终极哲学问题,艺术家们在审视自我的同时,也试图以自己的同胞为鉴,从周遭人的身上找到部分答案。他们很快发现,人们身上相同或不同的民族性和这种民族性所产生的精神纽带,是族群间最显而易见和容易区别的标签,是“我是谁”的有力佐证。
由于民族精神的觉醒,曾经德、奥、法、意音乐中的那种不言而喻的正统性和国际性也受到了质疑和挑战。来自“非正统”地区的作曲家们,开始回溯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寻找灵感。他们从民间曲调中汲取营养,创造出富有国籍和有民族性色彩的音乐。这种趋势,成就了诸如波兰的肖邦,捷克的斯美塔纳、德沃夏克,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等曾经被认为是边缘人物的作曲家,也让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欧音乐登上了欧洲主流音乐厅的舞台。
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的代表人物之一,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中总是带有俄国民歌式宽广悠长的旋律,但又完美兼容了西欧传统的音乐形式。他的《E小调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88年。那时,柴氏正以指挥家的身份赴德国巡演。巡演期间,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受到了以拉勒门特为代表的音乐学者关于“正统性”的挑战。这也启发了柴科夫斯基创作一部既符合保守派要求,又能达到他个人艺术追求的交响曲。《E小调第五交响曲》的主题乐思源于俄罗斯民族乐派前辈格林卡歌剧《沙皇一生》中的旋律,用一种大幅度波动并略带忧伤的情绪,表达了他一种“顺应天命”的人生观。正如他在1888年4月15日的个人笔记中写到的:“命运是注定的,无论你觉得无可奈何或者不可思议,两者都是相同的。”
1921年,十八岁的哈恰图良来到莫斯科学习大提琴和作曲。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虽然多数人认为哈恰图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俄罗斯作曲家,但在哈恰图良的内心深处,故乡亚美尼亚和他之间却有着无法割舍的情节。他的《小提琴协奏曲》饱含着亚美尼亚民间音乐的影响。在这部协奏曲中,不仅有强烈的节奏起伏,还有民歌式的婉转缠绵,仿佛用音乐把听众带进了有着激流飞瀑的高加索山脉深处。1940年哈恰图良的《小提琴协奏曲》由小提琴家奥依斯特拉赫在新落成的柴科夫斯基音乐厅首演,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斯大林国家艺术奖。但对哈恰图良来说,他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并非获得大奖,而是在1944至1991年间,他的作品被选为故乡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国歌。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指挥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是少数能成功集钢琴家与指挥家于一身的艺术家之一。他出生于俄罗斯,遗传了父母双方的音乐天赋:父亲大卫·阿什肯纳齐是一位专业的轻音乐钢琴家,母亲埃维斯托丽娅是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合唱团指挥的女儿。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1955年在华沙的肖邦钢琴比赛中崭露头角,1956年于布鲁塞尔举行的伊利莎白女王钢琴比赛中又获得第一名,从此开启了辉煌的艺术生涯。他不仅是20世纪最杰出的钢琴家之一,同时还孜孜不倦地投入到各类音乐活动中,把他的感悟传递给全世界的爱乐者们。 过去30年里,指挥活动是阿什肯纳齐艺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和英国爱乐乐团长时间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于2000年被任命为桂冠指挥。除了与爱乐乐团在伦敦和英国其它地区演出以及频繁的世界巡演外,阿什肯纳齐还创作出许多品牌项目,如 “斯大林时期的普罗科菲耶夫与肖斯塔科维奇”系列(此系列同时在科隆、纽约、维也纳、莫斯科上演)和 “归来:拉赫玛尼洛夫”(曾于2010年10月在巴黎上演)。上个乐季,阿什肯纳齐和爱乐乐团联合独奏家叶甫根尼·基辛、瓦汀·列宾举行了欧洲巡演。2014年9月,他还带领乐团进行拉丁美洲“破冰”巡演,到访的城市有墨西哥城、利马、波哥大、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参加的独奏演员有尼尔森·弗雷尔等。 阿什肯纳齐还是欧盟青年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并每年带领该团进行巡演,同时还担任冰岛交响乐团及NHK交响乐团的桂冠指挥。阿什肯纳齐还曾担任悉尼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和艺术顾问(2009-2013)、捷克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以及NHK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他还和其它知名乐团保持密切联系,如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前任首席客座指挥)、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及音乐总监,1988-1996)。此外,阿什肯纳齐经常受邀在世界范围内参加众多顶级乐团的演出。
阿什肯纳齐坚持投身于钢琴演奏中,不断扩充着他已非常全面的录音曲目,如荣获格莱美奖的《肖斯塔科维奇:前奏曲与赋格》、劳塔瓦拉的《第三钢琴协奏曲》(阿什肯纳齐委约的一部作品)、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改编曲》以及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2013年春,他发行了“阿什肯纳齐:与DECCA的50年”(这份50张唱片的合集用以纪念他和DECCA长久的合作友谊。)2014年,DECCA发行了一张里程碑式的合集,内容收录了阿什肯纳齐演奏的大量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曲,还囊括了他指挥的拉赫玛尼诺夫管弦乐作品的全部录音。
演出之外,阿什肯纳齐还致力于电视节目的制作。他极力推进严肃音乐的发展,使其在主流媒体平台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更多的观众欣赏。阿什肯纳齐与传奇纪录片导演克里斯托弗·努本有着非常广泛的合作。他曾参与《毛泽东时代之后的音乐》(1979年拍摄于上海),《阿什肯纳奇在莫斯科》等节目的制作,后者制作于他六十年代离开苏联之后首次重返俄罗斯之时。最近几年他和NHK电台合作录制了包括1999年制作的“超级教师”在内的一系列音乐教育节目。2003-2004年间,他根据《斯大林时代的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进行了纪录片的制作。
莱奥诺拉序曲第三号,Op.72b 贝多芬 曲 小提琴协奏曲 哈恰图良 曲 第一乐章:坚定的快板 第二乐章:舒缓的行板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 小提琴:莱蒂西亚·莫雷诺
——中场休息——
E小调第五交响曲,Op.64 柴科夫斯基 曲 第一乐章:行板—有活力的快板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节奏稍自由的 第三乐章:圆舞曲(中速的快板) 第四乐章:庄严的行板—活泼的快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