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 编舞:黄翊 音乐:Steve Reich 灯光设计:黄翊 助理灯光设计:欧衍谷 服装设计:高瑞人 首演:2013年3月28日于台北城市舞台演出 黄翊的创作向来带有科技般精准的动作计算。但在《光》里,他将探戈融入当代舞蹈中,不只热情,更带有情感的温暖。舞蹈从一道光开始,在15分钟串接的双人舞里,精准地挤进由7种不同色彩组合成的80几个灯光变化。如电影蒙太奇的节奏所构成的魔幻空间,流畅且令人惊艳。黄翊表示:“学跳舞是开心简单的事,只是随着专业要求和学习门坎提高,快乐也愈来愈少,变得很奢侈。我希望用社交舞让舞者感觉回到只是听着音乐踩舞步的开心。
《一个蓝色的地方》 编舞:郑宗龙 音乐:John Tavener 灯光设计:沈柏宏、林怡洁 服装设计:林秉豪 首演:2013年3月28日于台北城市舞台 《一个蓝色地方》的灵感,来自于郑宗龙旅居纽约时,某个思绪纷乱的夜晚,在天将亮未亮之际所见的那一片迷蒙的蓝。 舞蹈企图以有意识的身体去演绎无形体的心理。六名穿着优雅黑长裙的女舞者,各自断续做着细碎的动作,一如无声的独白。这些不算美丽且带点诡异的动作,透过群舞富节奏性的脚步声,与长裙划破空间的线条组合出意外忧郁而不安的美感。 舞蹈后半选用英国作曲家约翰·塔文纳的《保护面纱》。乐曲以一把大提琴与整个交响乐团抗衡,舞者在绵延而坚毅的琴声中,骚动而癫狂,癫狂中有冷静。
《来》 编舞:郑宗龙 音乐创作暨制作:钟成达、静谧时光 音乐编曲:柯智豪 音乐后制:许智敏、柯智豪音乐工作室 灯光设计:沈柏宏 舞台美术设计:何佳兴 服装设计:林秉豪 首演:2015年4月24日于淡水云门剧场
来见一体,回见一身,走入灰白朱红琉璃蓝。 铃火中,化一方险岩,一束雾底轻曳芒草花。 泊泊意识,浪击为蟒,乱色崩,在在处处……
郑宗龙作品中独特的身体语汇,“表现出亚洲农耕文化的内敛之美”,被誉为21世纪“国际舞坛新鲜而独特的声音”。生于台北万华的他,小时候跟着家人四处摆摊。街头人生百态成为他创作的泉源。 最新作品《来》,从传统民间信仰入手,文化背景影响了动作源头。郑宗龙被国际策展人评为“融合东西方传统,发展出丰富新颖的语汇,淋漓表达艺术理念”。在《来》里面,试着用现实脉络,试探一切可能。他说:“童年时期的我着迷民间信仰中雕像的手式与姿态、神明绕境祈福中各式阵头、偶戏的动态神情。但我在舞蹈里要尝试的,不是角色扮演,而是更纯粹的用肢体动作来演绎与整理这些记忆里的文化。” 舞者们在舞台上,扭、转、绕、折、提、顿,目不暇接的繁复肢体变化,回荡神秘且诗意的身体拼图。四十分钟的作品,一气呵成,挑动观众的感官。
林怀民云门舞集创办人
2009年,林怀民获欧洲舞动国际舞蹈大奖颁赠“终身成就奖”,评审团赞誉他是“创新舞蹈的先驱,与乔治·巴兰钦、威廉·弗塞斯、莫里斯·贝雅等二十世纪独创性的编舞大师同层级的艺术家。” 2013年7月,林怀民继玛莎·格莱姆、默斯·康宁汉、皮娜·鲍希之后,获颁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表扬他因“对舞蹈无惧无畏的热忱,使他成为当代最富活力与创意的编舞家之一。他辉煌的作品不断突破藩篱,重新界定舞蹈艺术。”同年4月,国际剧场组织也邀请林怀民,在巴黎举办的“国际舞蹈日”庆祝活动中,代表全球舞蹈人士发表舞蹈日献词。 林怀民出生于嘉义,是六、七十年代台北文坛瞩目的作家,二十二岁就出版了两本小说。1972年,林怀民自美国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小说创作班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旅美期间,在爱荷华大学与纽约学习现代舞。 1973年,林怀民创办云门舞集;1983年,创办艺术学院舞蹈系(现为台北艺术大学);1999年创立云门2。两个舞团巡演国际,获得热烈好评。他编作了八十七出舞蹈,包括二十六出长篇舞作。林怀民经常从亚洲传统文化与美学汲取灵感,创作充满当代意识的舞作。欧洲舞蹈杂志赞誉:“云门之舞举世无双。它呈现独特,成熟的中国编舞语言。这项亚洲舞蹈进化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威廉·弗赛斯的法兰克福芭蕾舞团对欧洲古典芭蕾的影响。” 林怀民获奖无数,包括台北艺术大学、台湾大学、中正大学、交通大学、政治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的荣誉博士,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麦格塞塞奖,美国洛克?斐勒三世奖,法国里昂国际舞蹈节“最佳编导”,法国骑士文艺特殊贡献二级勋章,国际表演艺术协会卓越艺术家奖,以及《时代》杂志“亚洲英雄人物”。 以他为主题的电视纪录片包括《台湾人物志──林怀民》(Discovery频道)、《人间行脚──林怀民的故事》(英国Opus Arte),以及《林怀民──在不同世界的交界》(欧洲公视ARTE/德国公视ZDF)。2000年起,林怀民担任“新舞台·新舞风”艺术总监,邀请国际杰出的当代舞蹈家到台北演出。 2012年,应劳力士基金会邀请,林怀民担任第六届“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舞蹈类导师,在2012/13年度,指导全球遴选岀来的巴西年轻编舞家爱德华多?福岛。
郑宗龙助理艺术总监/编舞家
郑宗龙生于台北万华的郑宗龙小时候就跟着家人四处摆摊、卖拖鞋。街头活力和人生百态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泉源。 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出身,曾任云门舞集独舞者,2002年开始创作,作品在欧美亚澳舞台演出,屡屡获奖。2012年,郑宗龙应林怀民之邀担任云门2助理艺术总监。2006年起,他为云门2编创了《庄严的笑话》、《变》、《墙》、《裂》、《乐》、《一个蓝色的地方》等作品。2010年担任台湾百年“跨年庆典”的执行导演。2011年获台湾《PAR表演艺术》杂志选为“年度人物”。同年应享誉国际的电影导演蔡明亮之邀,跨界为蔡明亮的独角戏《只有你》编排舞蹈。12月获亚洲文化协会奖助,前往纽约研习。他的《墙》,2012年二月纽约首演后,《纽约时报》说:“《墙》为整晚节目划上一个强烈的句号。身穿黑衣的舞者沿着舞台边缘行进,随着麦可·高登音乐的脉动,变化出惊人繁复的队形。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随着舞者的服装逐渐由黑转白灰,郑宗龙导入截然不同的动作语汇,轻盈巧转、如芭蕾般优雅……舞者将舞句的内涵,舞得淋漓尽致,令人激动。” 郑宗龙的双人舞作品《狄德贝许》2006年获德国No Ballet当代编舞比赛铜牌奖。2011年《在路上》获西班牙MASDANZA编舞大赛首奖,罗马编舞大赛“最佳团队”,并获得台湾艺术界最大奖赏“台新艺术奖”。由国际策展人所组成的台新奖评审团表示:“《在路上》是当代编舞的绝佳范本。郑宗龙的编舞技术成熟,融合东西方传统,发展出丰富新颖的语汇,淋漓表达艺术理念。三位舞者演出的动作流畅有力,使人惊动,当代国际舞坛前所未见。郑宗龙是国际舞蹈界新鲜而独特的声音。”2013年10月,《在路上》受邀前往纽约乔伊斯剧院演出。
黄翊特约编舞家
台湾嘉义人,从小在父母开设的舞蹈社看母亲教探戈,也跟着从事广告设计的父亲习画。舞蹈、摄影、录像、装置艺术,都是他创作的领域。 黄翊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舞蹈创作所,大学时代的编作,就引起许多台湾舞蹈前辈的注目。林怀民就曾赞叹黄翊是天分绝佳的“可怕的孩子”。舞评家也表示:“这个和任天堂一起长大的编舞家,眼球速度决定了思考的速度,令人拍案激赏。” 黄翊受到国际瞩目。2005年,他的作品《Messed》被誉为“美国舞蹈节最佳舞作”。2011年,《低语》获丹麦Cross Connection国际编舞大赛第二名,也被美国《舞蹈杂志》选为“25位最受瞩目舞蹈家”。 伦敦出版的《欧洲舞蹈》说《流鱼》“以快速、令人兴奋且流畅的多重旋扭和抬举动作形成复杂的编舞,但看起来却丝毫不费吹灰之力。”《纽约时报》则这样形容《流鱼》:“舞者如鱼群般在舞台上旋转盘绕,快速凝聚又发散。在翻腾的群舞中,短暂出现的双人与三人舞缠绕转动,展现如回转仪般的高超技艺。这个作品灼灼逼人,效果十足。” 他擅长结合层次丰富的影像与细腻的肢体展现,长期探索结合舞蹈与影像的创作,“在影像和舞蹈的穿梭中展示出深不可测的底蕴和舞蹈潜力”,并经常与音乐家合作,参与为舞蹈谱曲。舞蹈影像作品《转-Spin》应邀于法国Enghien-Les-Bains Centre des Arts国际科技艺术节、台湾美术馆演出,结合装置展览、纪录片展示的演出获得热烈反响。《机械提琴交响乐计划之一》获台北数位艺术节数位艺术表演奖首奖,2012年又以《黄翊与库卡》再度获首奖。 《流鱼》之外,黄翊为云门2编作《身·音》、《下回见》、《红》、《浮动的房间》及《机械提琴交响乐计划之一》。
云门2
享誉国际的编舞家林怀民,在1999年创立云门2,邀请罗曼菲出任创团艺术总监。2006年,罗曼菲去世后,林怀民接任总监之职,2014年郑宗龙应邀出任艺术总监。作为云门舞集的兄弟团,云门2不是云门舞集的副团。它不为云门储备舞者,也不以演出林怀民作品为任务。舞团广邀黎海宁、古名伸、伍国柱、布拉瑞扬、郑宗龙、黄翊等多位杰出编舞家为舞团编作,累积出风格迥异的丰富舞作,展现出年轻舞者多元活泼的肢体能力。云门2每年定期的新作发表“春斗”,已成为台湾观众年年期待的舞蹈风景。 2011年,云门2赴香港演出,以“生猛新鲜的魅力席卷香江”。2012年舞团首次美国巡演,受到观众热烈赞赏。舞评赞誉“精炼、淋漓尽致”、“技巧高超,胆识过人”。纽约乔伊斯剧院演出一票难求,加卖站票。《纽约时报》赞誉:“才华洋溢,技术超群……云门2的卓越应与世界分享!”美国《芭蕾舞蹈》杂志也表示:“这是一个你会欣赏,会爱上,会想一看再看的舞团。” 为落实云门全民舞蹈的理想,云门2创团迄今也以讲座结合演出的有机形式,深入乡镇、校园推广舞蹈艺术。学校、医院、地震水灾重建区等,都是云门2的舞台。 2012年,云门2在北京首届国际舞蹈节的演出,票房全满,获得舞蹈专业人士与一般观众热烈赞赏,并巡回上海、天津、杭州、兰州演出,演后谢幕多次,微博讨论发烧月余。2013年,云门2应邀重返纽约演出郑宗龙的《在路上》,并于北京、上海、香港演出伍国柱的《断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