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舞蹈节 陶身体剧场成立15周年演出“数位系列”展演 演出时间:2023.11.24 ~ 2023.11.26 演出剧场:国家大剧院戏剧场 票价:680/580/480/380/280/180 微信订票:18515362586 电话订票:010-66552100,010-66552258
11月24日 “数位系列”展演《10》《12》 11月25日 “数位系列”展演《11》 11月26日 “数位系列”展演《13》《14》 《10》 创作于2020年。 作品《10》是编舞陶冶在2020年疫情期间有感而发的生命领悟,这是一部祈愿的舞蹈,祈盼借此作品愿疫情早日消散,大家再次走进剧场,以舞相聚。 作品中,十位舞者相互围拢,形成一个圆形阵列。舞者们各自面向圆形中心,以不断旋转的舞步,展开个体自转与集体公转的运动轨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者们由内在脊椎的螺旋舞动开始蔓延至手肘,直至指尖末梢。在大开大合的漩涡流动中,十位舞者的双手交缠仿佛熊熊火焰燃烧着身体,强烈的能量连接让整个空间充满天旋地转的生命仪式。 旋转是宇宙万物的自然运动,作品通过舞者们聚散离合的圆形舞蹈勾勒出一篇人类原始的篝火寓言,如世世代代人与人强联结的情感共性里,期盼生命循环,生生不息。
《11》 创作于2021年。 作品《11》是编舞陶冶的第11部数位作品,也是时长最长的一部。该作的创想如同字符上的对称,两个1相互独立,又各自对应,左右相生,彼此相照。 作品中,舞者们被设定了一个限制与开放的规则:下身限定,上身即兴。每一位舞者在各自独立的路径里左右往返,他们胯骨转动的空间、膝盖朝向的方位、脚下行进的每一步都是既定的,而上身的肩肘腕、躯干脊柱与头部都自由伸展,随机舞动。11名舞者在理性与感性中对话,呈现出11个舞段、11个不同的维度,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不同群舞次第交织。 身体分为内外,个体的天性与群体的秩序如何找到平衡?作品《11》试图通过新的限定来理解自由。 如何借助即兴形成作品,是一个世界难题,也是陶冶一直想尝试的挑战。编排严密的经典和实验式的不确定,在这个作品中或许可以有并轨同行的机会。陶冶认为“即兴不是随性”,他要的是以对立的数字产生对话的身体。 作为陶冶十年的合作伙伴,小河再一次担任新作的作曲。他将为11段舞蹈创作11支不同风格的电子乐,如同制作一张风格迥异的音乐专辑,释放给作品更多元的想象空间。 《11》的服装创作为每一位舞者量身定制。宽大、松弛的设计让11位舞者行动如风,为身体运动释放出更大的自由。段妮还将身体运动的轨迹以影像的方式融合在黑白分明的服装上,为舞台增添了瞬时流动和纷繁复杂的视觉动感。
《12》 创作于2019年。 低头、含胸、下蹲、匍匐、滚动、跃进 ... 十二位舞者深情地投入到大地里,犹如种子般落土,怀着对大地最深的眷恋获得生命的安宁。 作品《12》是 2019 年陶身体剧场与云门舞集合作的《交换作》中,编舞陶冶为云门舞者编创的舞作。陶冶以云为想,结合陶身体“圆运动”技术的脊椎为轴、云门训练的提沉为源,创作出十二段云起云涌、云卷云舒的身体画卷。 舞台上白茫茫一片,明暗分明的一呼一吸间,舞者的身体自由舒展,致敬大地。每一位舞者从同样的地方来,向同样的地方去,各有各的际遇,各有各的缘律,舞者自己与自己纠缠,自己与自己和解,永动的每一帧构图成诗。十二段至纯律动的曲折来回,十二次生命循环的前仆后继,舞者以身画圆,自得圆满,去留无痕。 数字12是一个循环,如12个时辰,是日月交替的一个规律。12位舞者淡入淡出,每一个个体连接为一个整体,他们从何处而来?将向何处而去?这一切都只是蕴含在自然的主体里,就像云出现在云里,就像水消失在水中。
《13》 创作于2022年。 《13》是编舞陶冶的第十二部数位系列作品,这部作品以三位一体的概念来对应数字13,其中包含了独舞、双人舞、群舞,这三种身体的连接方式构成了整部创作。 在作品《13》里,舞者们相连成一个整体,再逐渐裂变为不同的形态,在运动中持续不断的舞段变化,开启了一个复杂的物理世界:实现撞击、挤压、融合、坠落、反弹、拉扯等无穷现象。身体之间通过慢速、中速、快速的律动节奏,幻化为水流、山石、万物。此时,身体作为媒介,展示了想象力的变化莫测。 一元、二元、多元的概念形成了一种规律,在此次创作中,编舞陶冶以身体、空间、时间的三种变化来联结成一个混沌的整体,在严谨即开放的编排理念中,回应了当下具象、无常的不同状态。
《14》 创作于2022年。 节奏是一切生命的联动 《14》作为编舞陶冶的第十三部数位系列作品,他将探索节奏与变化的主题。如何挑战身体新的语境?这一次,他将打破以往重复循环的创作方式,以始终变化的动作质感来推演动静之间的时空可能。 该作品的音乐大胆启用了单一极简的平均律,用时针递进的方式来对应舞蹈中身体变化万千的繁复动态,通过少即是多的视听关系,将陶身体的圆运动体系拓展到语汇的极致。 空间中点线面的切割与折叠,身体重心失衡时的激荡与摇摆,让作品再次回归到纯粹的身体运动,一切可能性将在变与不变的节奏中展开万象之途。
主创: 艺术总监:陶冶、段妮 编舞/导演:陶冶 演出:黄七七、鄢煜霖、徐福进、佟雨升、李思雨、刘译仁、孙蕾芮、吴振凯、李佳钰、程乐婷、万露、逯文超、刘黎嫄、张卓瑶 作曲:小河 声音概念:陶冶 灯光:陶冶、马悦 服装设计:段妮 服装制作:DNTY 舞团经理:王好 排练总监:黄七七 视觉总监:范西 演出项目总监:君君 行政总监:邰元旭 DNTY执行总监:宁贺
陶冶艺术总监/编舞 出生于重庆,毕业于重庆舞蹈学校。曾在上海武警政治部文工团、上海金星舞蹈团和北京现代舞团担任舞者。23岁创立了陶身体剧场,创作数位系列作品《2》《重3》《4》《5》《6》《7》《8》《9》《10》《11》《12》。他受东方思想启发并结合个人舞蹈风格开发首创了圆运动体系,该技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27岁受邀在世界表演艺术殿堂美国纽约林肯艺术节演出。2012年获亚洲时尚杂志《Men’s Uno风度》颁发的“2012年亚洲十大风度人物”奖。同年,陶冶被英国Sadler’s Wells机构评选为New Wave Associates世界六位编舞家之一。2013年获《新京报》中国时尚权力榜颁发的“年度时尚舞蹈家”时尚创造大奖, 2015年再次被《新京报》评为“年度新锐艺术家”。曾应邀跨界电影、戏剧、服装设计、影像等艺术形式。 陶冶的创作风格惯用重复限制的极简手法,他让舞者减掉手舞足蹈,只用脊柱律动,还减掉音乐,将身体变成移动的音响,甚至只让舞者平躺跳舞,把身体二维视觉化,而作品名称却只用数字概括。超前的观念对舞者与观众都极富挑战性,被国外媒体评价为“毫无疑问走在最前沿。”
段妮艺术总监/创团舞者 出生于陕西西安,曾就读于陕西省艺术学校,以及由中国著名舞蹈教育家及曾任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团长(创始人)杨美琦女士创办的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编导班(广东班)。在校期间曾获ACC奖学金,前往美国舞蹈节学习交流。她首次将“放松技术”在国内进行系统性教学,其前沿的教学理念颠覆了国内舞者固有的身体运动观念。 先后加入上海金星舞蹈团、英国伦敦阿库汉姆舞团、美国纽约沈伟舞蹈艺术担任舞者,2008年成为陶身体剧场创团舞者和艺术总监。作为国内首位被国际舞团邀请的现代舞者,在这一系列国内外的丰富背景中,段妮用自己身体的包容性接纳了所有的理念与风格,并形成了她的身体语言和特质,兼蓄着柔软和韧性,纯粹与开放。她曾三度随不同舞团在世界表演艺术殿堂纽约林肯中心演出,三次荣登《纽约时报》,获得“非凡强大的、令人敬畏的、控制力极强”的高度评价。2019年由《VOUGE》推荐,被意大利珠宝品牌BVLGARI(宝格丽)评选为“力量之光”杰出女性。
小河实验音乐人 何萍所与田巧云的第三个儿子、作曲及音乐制作人、“音乐肖像”、“寻谣计划”发起人。
陶身体剧场 陶身体剧场(TAO Dance Theater)是由陶冶、段妮、王好创立于2008年的全职现代舞团,是中国首个应邀在美国林肯中心艺术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和法国巴黎城市剧院演出的现代舞团,也曾受邀在美国舞蹈节(ADF)演出,并担任驻节艺术家。英国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连续五次委约舞团创作,六次力邀舞团在伦敦公演呈现作品。 舞团以简约的创作理念及质朴的身体美学开创的“数位系列”巡回演出已遍及世界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百余个不同艺术节,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最具当代性的中国舞团之一。 在表演艺术的多元跨界和探索上,舞团的“数位系列”与“无数系列”作品曾受邀在古罗马角斗场遗址、巴黎时装周秀场、新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阿那亚海边舞台、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北京国际设计周等不同空间进行跨界演出。2015 年巴黎时装周,陶身体受邀与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的 Y-3 品牌进行现场合作。2019年陶身体与云门舞集联合制作《交换作》,并在两岸十多个城市展开巡回演出。2021年自制的《无限行走》,连续数周登上抖音热搜榜,其解放身体的行走方式引发数万网友竞相模仿,相关视频获得近5亿次播放。 曾四次登上纽约时报,其首席艺术评论家 Alastair Macaulay 以“戏剧性的张力……舞者对身体运动的控制和强大的驱动力……激情与能量是如此的非凡和吸引人”的高度评价来形容舞团作品。舞团作品曾被纽约《Time Out》杂志评选为世界十个最佳舞蹈表演之一。2023年,“致力于化繁为简‘纯舞蹈’美学”的陶身体剧场获得了世界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威尼斯双年展舞蹈银狮奖。 2021年,陶身体剧场成立了 DNTY 艺术延伸品牌和陶身体教室,前者以“衣服应当跟随身体”的设计理念释放艺术家的灵感,结合服装、音乐、舞蹈、影像等多元表演艺术的创意,衍生及分享舞者们的穿搭美学与生活方式。后者“关注更多人的身体”,推出圆运动体系课程,让更多人发现“身体原来还可以这样动”,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身体像万花筒一样的无限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