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场音乐会中,吕嘉将带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澳门乐团带来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三交响曲。作为两个乐团的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此次吕嘉与两个乐团组成的联合乐团共同演绎这部巨擘之作,对于中国的观众是一次难得的音乐体验。 马勒第三交响曲写于1893到1896年间,是标准交响曲曲库中最长的一首,它的经典演出版本往往会持续到90-100分钟。这部作品的长度、难度和庞大的编制,以及作曲家容纳在作品中“包容一切”的精神,使得如今的交响乐团在演奏时更像一场令人瞩目的盛会。在最终版本中,作品共有6个乐章,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因为乐章数量多,且性格和结构各异,这部交响曲常被视为是一首特殊的作品。据说,马勒原本是想写一个第七乐章——“天堂的生活”或者“孩子告诉我”,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并把这一想法实践到了第四交响曲的末乐章。其实,第三交响曲第五乐章(合唱)中的某些音乐动机正是来自于原来构想的那个第七乐章“天堂的生活”。 吕嘉 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及首席指挥,同时兼任澳门乐团音乐总监,曾任意大利维罗那歌剧院音乐总监及西班牙桑塔·克鲁兹·特内里费交响乐团艺术总监。 吕嘉曾先后在欧美指挥歌剧及音乐会近两千场,合作过的世界知名歌剧院及交响乐团包括斯卡拉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罗马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里昂国立管弦乐团等。 歌剧在吕嘉的指挥生涯中占据着特殊位置,曾指挥歌剧剧目五十余部。作为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家歌剧院担任总监的亚裔指挥家,他被意大利的音乐评论誉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剧的指挥家”。1989年获安东尼奥·普兰佩得罗第国际指挥大赛第一名。1998年他指挥的歌剧《茶花女》被马切拉塔歌剧节评为最佳诠释。2007年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为他颁发“总统杯”;同年,他在罗西尼歌剧节里指挥的《贼鹊》被评为当年“最佳歌剧”。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大的音乐精神和视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来,他们凭着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已位列中国乐坛最优秀的交响劲旅,并迅速得到了国际乐界的热切关注。 伴随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莱里·捷杰耶夫、郑明勋、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根特·赫比希、克里斯蒂安·雅尔维、耶欧·莱维、谭利华、张国勇等,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维奇、王羽佳、陈萨等,大提琴家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家艾莉森·巴尔松,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李晓良、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已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凭借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同样优秀的表现和丰富经验,他们已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而名闻海内外。在歌剧领域,他们以精彩的演绎创造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全新艺术境界,也令国家大剧院众多世界级的歌剧制作更加熠熠生辉。五年来,他们精彩呈现了三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既包括《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奥涅金》、《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等世界经典歌剧,也包括《骆驼祥子》、《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等中国原创歌剧。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不仅以跨越整年的乐季策划呈现了精彩的节目编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吕嘉带领下,2013年开启的全套贝多芬之旅中,展示出了对德奥古典作品的深厚偏爱和高超素养。在马泽尔指挥下演绎的瓦格纳名作《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以来最完美的演绎”,该音乐会的现场录音也由索尼古典进行全球发行,成为马泽尔与中国乐团唯一公开发行的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活跃在北京现代音乐节中,相继上演吉雅·坎切利、武满彻等当代重要作曲家的作品,并在2013年委约和全球首演了十位顶尖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瑞切尔·波特曼等)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积极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3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并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台北和澳门举行首次亚洲巡演。2014年,他们在吕嘉率领下首度巡演北美七大城市,这既是乐团发展史上崭新的里程碑事件,也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 在以“宁静致远”为主题的2015/16乐季中,乐团的演出计划中包括《安德烈·谢尼埃》、《西蒙·波卡涅拉》、《玫瑰骑士》等十五部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捷杰耶夫、莱夫·赛格斯坦、法比奥·路易斯、克里斯蒂安·雅尔维、汤沐海、吕绍嘉、张弦、洪毅全、张国勇的带领下,与戈蒂埃·卡普松、嘉博·博德斯基、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郎朗、杨天娲等独奏家合作,为观众带来精彩的音乐会。同时,王健将作为国家大剧院2015/16年驻院艺术家,与乐团展开从音乐会到教育项目的广泛合作。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袁丁担任助理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担任指挥,众多国际、国内优秀艺术家对合唱团进行艺术指导。团员由全国各艺术院校及海外学成的优秀学子经过严格选拔组成。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合唱团秉承大剧院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以歌剧、音乐会演出为主要任务,并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原创歌剧《西施》、《赵氏孤儿》、《运河谣》,中外经典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费加罗的婚礼》、《爱之甘醇》、《塞维利亚理发师》、《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假面舞会》、《弄臣》、《茶花女》、《奥赛罗》、《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卡门》、《托斯卡》、《图兰朵》等二十多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现的艺术水准获得了业内人士及观众的一致好评。作为国家大剧院驻院演出团体,合唱团先后出访新加坡、韩国、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演出交流活动,获得了广泛赞誉。 除了歌剧的演出外,合唱团还参演了许多大型声乐作品及主题音乐会:包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二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美丽中国》等。策划并力邀著名指挥泰斗严良堃等著名艺术家加盟打造精品系列合唱音乐会。演出曲目涵盖了世界著名合唱经典作品、各国民歌及世界经典歌剧片段。 合唱团成立至今与众多著名艺术家进行了合作,并获得了大师们的赞许: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说“能和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艺术家们合作,是我的荣幸”;指挥家洛林·马泽尔表示“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合唱团”;指挥家丹尼尔·欧伦排练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我见过的声音最棒的合唱团,虽然他们很年轻,但比很多欧洲的合唱团都要好”。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与合唱团合作演出的包括:著名导演弗朗切斯卡·赞贝罗、强卡洛·德·莫纳科、乌戈·迪安那、陈薪伊、曹其敬、廖向红,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丹尼尔·欧伦、耶欧·莱维、安德烈·利卡塔、严良堃、吕嘉、李心草、张国勇,著名歌唱家多明戈、里奥·努奇、茵瓦·穆兰、胡安·彭斯、布兰登·乔瓦诺维奇、弗朗切斯科·梅利、戴玉强、魏松、莫华伦、袁晨野、廖昌永、章亚伦、张立萍、迪里拜尔、孙秀苇、和慧、李晓良等,全年演出超过百场,为推动国家大剧院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澳门乐团 澳门乐团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属下之职业音乐表演团体。其前身澳门室内乐团是1983年由澳门圣庇护十世音乐学院区师达神父等创建的。1984年,乐团转至文化局(前澳门文化学会及文化司署)属下,先后由史超域·邦拿(1983-1984年)、林乐培(1984-1989年)和查伟革(1989-1995年)任乐团音乐总监和指挥。1995年澳门室内乐团成为职业乐团,由袁方担任音乐总监和指挥(1995-2000年)。2001年,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决定将乐团扩建为双管编制的管弦乐团,定名为“澳门乐团”。2002年底,邵恩就任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2003年,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乐师加盟乐团,同年9月,举行了“成立音乐会”,掀开了乐团发展的新一页。2008年9月起,吕嘉接任乐团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开始乐团发展的新历程。 二十多年来,乐团在澳门音乐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自1989年以来,乐团每年都参加澳门国际音乐节和艺术节,成为澳门两大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自2003年9月起,乐团坚持以“音乐季”方式规划乐团的演出,通过不同系列的音乐会全面、系统地推介古今中外音乐经典,为澳门提供了稳定而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生活。而乐团精致细腻的演奏风格,丰富多样的形式与内容,以及精彩上乘的质量,都彰显出乐团作为澳门国际都市文化品牌的鲜明特色,成为澳门市民文化生活优越充裕的左证。 乐团曾与众多国际知名音乐家和指挥家合作,包括有利奥尼达斯·卡瓦科斯、伊万·马丁、巴瑞·道格拉斯、玛莉娅、若昂、皮尔斯、约翰·利尔、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白建宇、傅聪、郎朗、李云迪、陈萨、平恰斯·祖克曼、安特耶·魏特哈泽、乔舒亚·贝尔、林昭亮、张永宙、俞丽拿、王健、秦立巍、宁峰、李传韵、黄英、和慧、廖昌永、宋祖英、张立萍、丹尼尔·欧伦、奥柯·卡姆、罗戴维、林望杰、孔泽尔、吕绍嘉、汤沐海、陈佐湟、陈燮阳、林乐培、林品晶、黄安伦和闵惠芬等。
D小调第三交响曲 马勒 曲 第一乐章:刚强,果断 第二乐章:小步舞曲速度,中板 第三乐章:自由地,诙谐地,从容不迫 第四乐章:甚缓板,神秘地,从头至尾极弱奏 第五乐章:爽朗的速度及尽情表达 第六乐章:缓板,祥和地,伤感地
|